工之外,还和一些有条件的村集体签订了订单化种植合作协议。”
“简单来说,就是由各村集体把自己村里的闲置土地集中起来,成立农业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和我们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从基地拿订单,分发到村民手中。”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农民再像以前那样,盲目种植,最后却因为市场大环境不好,损失惨重。”
“订单化种植就这点好,农民只要付出了汗水和努力,按照基地的要求种植指定的农作物,只要收获的种子达到收购要求,就能拿到一笔稳定的收入。”
“就像美兰姐他们村那样?”江梦筠笑了笑。
其实这种订单化农业模式,在华夏已经不算是什么稀罕事了,很多地方都在做。
但说实话,这里面大多数农业公司,都是挂羊头卖狗ròu,说是借着农业订单化,让老百姓能安安稳稳地赚钱,实际上很多都是打着订单合作的名义,巧立名目的要求种植户购买他们指定的种子、肥料和农药之类的。
稍微有良心点的,等农民辛苦一年可以采收了,他们按照合同价格把农民的东西给收了,这样农民确实能旱涝保收的每年赚点辛苦钱。
要是遇到那种“打一枪换个地方”的农业公司,签合同的时候说得好好的,等种子肥料都卖出去了,真到了收获的季节,肯定会在收购这个环节各种挑剔,反正就是一口咬定农民种出来的农产品不符合他们的收购要求。
就是欺负农民文化水平低、不懂法,在合同上玩儿陷阱游戏,挖坑给农民跳呗……
因为这帮可恶的骗子,很多正经的农业公司风评遇害,现在想再去地方上寻求合作,都要想办法先找官方背书了。
这也是为什么刘三军提出直接和村集体合作的原因了。
村里人或许不敢轻易相信外人,对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村干部们还是有些相信的。
反正就算外面公司跑了,村干部肯定跑不掉!
当然了,刘三军和江梦筠说这些,并不是想借着合作社来规避公司风险,当然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可更重要的是——
“江总想要做农业观光旅游,就不能把育种基地附近的自然村落全部消灭掉。”
“必须保留一部分原住民,让他们自耕自种,这样才能继续留住这一方乡土民俗,打造富有南省特色的农业观光项目。”
刘三军说着说着,语气不由变得苦涩起来。
其实这是他原本为江省农科院精心策划的副业发展方向。
如果能在农科院旗下的育种基地,引进这样的特色农业观光项目,不但能为农科院下属公司增加一份额外的收入,还能给地方上的老百姓解决一部分就业岗位。
只可惜,这样费心费力、自己也拿不到多少好处的项目,单位里根本就没人愿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