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样一来,便带来一个问题。因陈国百姓中大多数还是游牧的习性,习惯了跟着牛羊水草四处漂泊,并不愿老老实实地垦一块地,一辈子守在一个地方到死。
这也就导致,耕种的人实在太少,每年的收成也少,上缴充入国库中的粮食少的可怜,既养不活养活一国的人,更无法承担连年打战亏空的巨大的军饷和军粮。
粮食收成少,相对的,却是陈国至今依然有大片大片的荒地无人耕种。陈国的皇室不得不从国库里拿出大量的资金从南面的明国进口大量的粮食,既造成了大量的真金白银支出,又把经济命脉被动地攥在了明国的手里。
这也是每次厉复行和明人作战,正打到最关键的时候,却不得不鸣金收兵的原因。陈帝的意思相当明确,只做防守,不可攻击,若是明人露了摆势,便要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千万不可热闹了明国,以免全国断粮。
另一方面,过惯了游牧生活的百姓们,除了定居在各地城镇的之外,需要根据季节四处迁徙。这样一方面对百姓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在军事上,就很难讲,到底哪一座关隘要更加重要一些。
譬如过去常常发生这样的事,厉复行领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从明人手里夺下了重镇,解救了周围的百姓,却偏偏遇到了那里的枯水期,他还没来得及进城安抚被解救的百姓呢,那些失去了敌人看管的百姓们,已经一窝蜂地携家带口,赶着牛羊往水草肥美的地方迁徙了。
重镇一夜之间,就成了空城了。
这让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很是郁闷,甚至对他们拼命驱敌,马革裹尸的意义都产生了怀疑,士气大受打击。
这样的情况发生了太多次了,早在穿越之前,厉复行就产生了要让百姓们转型,安于农耕的想法。
他还在各地打仗的闲暇时做过调查,发现陈国的土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的贫瘠。相比明人的世代耕种,陈国的土地因为庄稼种的少,反而养分更加充足,土地更加肥沃,若是全部种成了庄稼,只怕产量会比明地还要高。
他这次回来之后,便开始大力推行在全国范围内垦荒种地。他甚至还仿照着后世的做法,把各种庄稼的耕种方法和注意事项,防虫害要点等编纂成册。考虑到陈国百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识字的没几个,那耕种手册上更是画了许多详细的说明图画,便是个傻子,也能看着图画种地了。
他让书局将那手册分门别类印了许多,凡是计划要耕种之地,每户人家都发上一本,还让各地的官员集中学习了一番,势必要将这股农耕之风推行下去。
此事已经推行了三月有余,时至今日,全陈国的百姓都已领到了耕种手册,各地的基层官员也都日夜兼程的奉旨督办,期间虽然也有百姓抗拒,将官府发的锄头犁耙一并少了,耕种手册也撕碎了当众扔掉,也有将自己的牛羊赶到荒地上吃草,拒绝垦荒的,可大体上,此举还是得到了百姓们接受,各地的垦荒运动陆续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
毕竟,谁都想要守着妻儿和一家老小,在一个地方安安稳稳地长待下去,谁愿意动不动就流离失所?若是有更好的选择,为何还要墨守成规呢?
此事提议之初,是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片叫好声。可今日,却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率先站出来反对的,便是甄老。这老头一上朝,便递了道奏折,指名道姓要参陈响,告他办事不利,思虑不周,治下时常发生某家的牛羊跑到邻家新垦的地界上,把人家刚冒头的嫩绿的小麦苗给啃得渣都不剩,接着两家大打出手,阖家混战,误伤牛羊无数,祸及邻里,搞得满乡鸡犬不宁。
甄老末了还含着热泪呼吁了一把:“陛下,祁王殿下,这样的事情,在从前是从来没有的哇!从前百姓放牧,牧草丰美或是贫瘠,全靠老天爷恩赏,百姓们从没怨天尤人国,邻里之间更是和睦,哪里有这种两家人打成一团,至死再不相往来的事情发生?这都是陈响的罪过,若纵容此子继续下去,那我大陈的百姓岂不都自己人打起了自己人,祸乱从内部漫延起来了?长此下去,必将国将不国,民将不民,那就危险了!”
陈响是陈天明的侄子,也是厉复行亲自任命,督办垦荒农耕事宜的官员。
甄老这奏折,参的人虽然是陈响,在场的又有人听不出来,这是当众在打祁王殿下的脸?
朱允鸣很是诧异,他正要站出列反驳,便收到厉复行给他的示意,要他切勿轻举妄动,先看一看对方的打算再说。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