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祾答道:“回陛下,杜伏威用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在淮南和江左都有地盘,于南方声势最大,其次,还有沈法兴、辅公拓与杜伏威呼应,成鼎足之状,合在一起,兵力接近三十万了。去年朝廷忙于与李唐交战,无暇南顾,所以淮南和江左一带,往往是这四支队伍在角逐。”
“不过辅公拓是从杜伏威账下分离出去,沈法兴与杜伏威也是故交,只有李子通,与这三支队伍是对手。两个月前,李子通带兵偷袭了沈法兴的吴郡得手,队伍本有所壮大,但是被杜伏威派出的大将王雄诞击败退走,所以目前李子通龟缩江东一隅,已经无法抗衡杜伏威的队伍。”
罗昭云闻言后,沉思起来,杜伏威的声威正大,徐世绩能否击败他们呢?
他虽然对徐世绩有一定信心,知道他日后必然会成为大华的主力将帅,但毕竟徐世绩目前还年轻,历练不够,直接跟杜伏威这一枭雄交手,长途跋涉,没有地利、人和的优势,能否横扫强敌,安抚江淮与江东,还真不好说。
朝中其它大臣也有这方面的担忧,有御史已经站出来发表意见。
“启奏陛下,臣以为,徐世绩出身寒门,立于瓦岗,苍莽武将,攻打晋阳前,并没有独当一面的领军经验,哪怕是在李密账下为将,也是驻守黎阳仓而已,而非冲锋陷阵,与王世充正面带兵交锋,因此,臣觉得以徐世绩独自为一军统帅,去平定淮南江东的杜伏威、沈法兴、辅公拓,有些不妥。”
“兵者,国之大事,徐世绩名不经传,资历不够,目前一个人为帅,的确令人担忧,当则派老将军全去坐镇,才够稳妥。”
“臣也同意,当再派将帅、监军前去淮南督战。”
御史台、刑部、翰林院都有人站出来,反对徐世绩单独代表进入淮南与杜伏威交战,都认为他还不够格,与杜伏威的名气比起来,还逊色许多。
罗昭云扫了武将行列,朝堂之上,还有来护儿、屈突通、陈祾等老将军,但是,都在枢密院、兵部挂了职务,年事偏大,轻易不适合再委派远征了。
沉思少倾,罗昭云脑海中,忽然涌起御驾亲征的想法,这次有可能是平定天下最后的大战了,解决了淮南与江东,得到富饶的江南之地,从而接连吴越旧地,彻底把东南沿海都划入自己的江山内。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沿海建立造船厂、水师海军,已经新的贸易城市,海监分局等,建立海上贸易和航海业的开端。
关中已经待了一年,洛阳也曾稳定,北方可以说是他的地盘,但是南方,自从回到隋唐之后他还未去过,杨广下江都,他都没有跟随,这次经洛阳,然后南下江都,既为了征战,平定南方,也是对江南的一次考察,安抚当地民心,得到南方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政事堂和刑部汇报了当前事务后,罗昭云又问起了兵部和枢密院,目前几处交战,还有边关屯田驻兵的事,这国防力量和战争的事,关乎朝廷的生死存亡。
兵部尚书屈突通站出来道:“回陛下,根据最新战报,李靖大军刚刚取得了荆门山大捷,围歼了荆门山大营内的梁军,侯君集带兵已经度过长江,两军南北汇合,声威浩大,已经达到十五万兵力,如今收押了三万降兵,在清江口一带驻扎,等待后续的粮草补给,修整过后,便可以向梁国都城进军。”
“荆门山大捷!”罗昭云听到这个消息,倒是露出几分欣慰神色。
不愧是隋唐时代的兵法大家李靖,用兵还是有独到之处,势如破竹,已经从西向东,逼近梁国都城江陵。
“可有写到用兵的细节?”
屈突通简明扼要地回答:“信函上陈奏,先是由侯君集带兵强渡清江口,吸引梁军水师的主力,然后派出骑兵从下游登录,袭击岸上的兵营,令水师腹背受敌,拿下清江口存留兵力后,切断了荆门山梁军的后方补给道。李靖派兵三面合围,并且派出水师攻打荆门山背面的渡口,彼此牵制兵力,同时打了宣传战,最后,城内有梁军将领觉得没有了希望,不想自绝于城内,便弃暗投明,从城内倒戈,里应外合,拿下了雄关隘口。”
罗昭云点点头,对萧梁的局势有了把握,照这个势头下去,灭了梁国,一年内或许就能办到,只要直捣黄龙,拿下江陵城就差不多了,其余南部城池,缺少了皇室掌控,如一盘散沙,很容易横扫过去。
就看兰陵萧氏,是否还有杀手锏和底牌了,如果就目前的战力,是很难抵挡李靖十五万大军的。
罗昭云沉吟了一下,开口道:“枢密院居中协调户部,定要满足李靖将军在前线所需的物资粮草,不得延误,耽搁了军情和战机,唯尔等问责。”
“臣明白!”枢密院、户部、兵部的官员都躬身回应。
“徐世绩带兵南下,抵达哪里了?”罗昭云又问起了另一路大军的南下进度。
枢密院副使陈祾站出来拱手道:“启奏陛下,根据昨日从洛阳一带传回的最新行军战报,徐世绩带领八万人马,已经从洛阳出发三日,抵达了彭城地带,在那里整顿兵马,再招募一些新军之后,进入淮南地带,与杜伏威做面交锋。”
“杜伏威的兵力如何?”罗昭云询问。
陈祾答道:“回陛下,杜伏威用兵十五万,号称二十万,在淮南和江左都有地盘,于南方声势最大,其次,还有沈法兴、辅公拓与杜伏威呼应,成鼎足之状,合在一起,兵力接近三十万了。去年朝廷忙于与李唐交战,无暇南顾,所以淮南和江左一带,往往是这四支队伍在角逐。”
“不过辅公拓是从杜伏威账下分离出去,沈法兴与杜伏威也是故交,只有李子通,与这三支队伍是对手。两个月前,李子通带兵偷袭了沈法兴的吴郡得手,队伍本有所壮大,但是被杜伏威派出的大将王雄诞击败退走,所以目前李子通龟缩江东一隅,已经无法抗衡杜伏威的队伍。”
罗昭云闻言后,沉思起来,杜伏威的声威正大,徐世绩能否击败他们呢?
他虽然对徐世绩有一定信心,知道他日后必然会成为大华的主力将帅,但毕竟徐世绩目前还年轻,历练不够,直接跟杜伏威这一枭雄交手,长途跋涉,没有地利、人和的优势,能否横扫强敌,安抚江淮与江东,还真不好说。
朝中其它大臣也有这方面的担忧,有御史已经站出来发表意见。
“启奏陛下,臣以为,徐世绩出身寒门,立于瓦岗,苍莽武将,攻打晋阳前,并没有独当一面的领军经验,哪怕是在李密账下为将,也是驻守黎阳仓而已,而非冲锋陷阵,与王世充正面带兵交锋,因此,臣觉得以徐世绩独自为一军统帅,去平定淮南江东的杜伏威、沈法兴、辅公拓,有些不妥。”
“兵者,国之大事,徐世绩名不经传,资历不够,目前一个人为帅,的确令人担忧,当则派老将军全去坐镇,才够稳妥。”
“臣也同意,当再派将帅、监军前去淮南督战。”
御史台、刑部、翰林院都有人站出来,反对徐世绩单独代表进入淮南与杜伏威交战,都认为他还不够格,与杜伏威的名气比起来,还逊色许多。
罗昭云扫了武将行列,朝堂之上,还有来护儿、屈突通、陈祾等老将军,但是,都在枢密院、兵部挂了职务,年事偏大,轻易不适合再委派远征了。
沉思少倾,罗昭云脑海中,忽然涌起御驾亲征的想法,这次有可能是平定天下最后的大战了,解决了淮南与江东,得到富饶的江南之地,从而接连吴越旧地,彻底把东南沿海都划入自己的江山内。
另一个原因,就是他打算在沿海建立造船厂、水师海军,已经新的贸易城市,海监分局等,建立海上贸易和航海业的开端。
关中已经待了一年,洛阳也曾稳定,北方可以说是他的地盘,但是南方,自从回到隋唐之后他还未去过,杨广下江都,他都没有跟随,这次经洛阳,然后南下江都,既为了征战,平定南方,也是对江南的一次考察,安抚当地民心,得到南方更多的拥护和支持。,!
政事堂和刑部汇报了当前事务后,罗昭云又问起了兵部和枢密院,目前几处交战,还有边关屯田驻兵的事,这国防力量和战争的事,关乎朝廷的生死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