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边认可苏轼和王安石的人品一边思忖着,他和太白兄也是后世认定的知交倾盖,不知能否有幸也被写在歌谣里传颂一二呢?
那个什么团团,也推荐一下他们李杜呗?
晚唐。
至今仍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的李商隐着急又茫然:“我怎么里外不是人了啊!”
【回到苏轼。既王安石之后,另一位重量级人物也来为苏轼求情了,那就是曹太后。她本是宋仁宗赵祯的皇后,说先帝当年就说苏轼苏辙兄弟是宰相之才,这回一定是有小人陷害他,并留下遗命希望皇帝赦免苏轼。再加上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祖训,苏轼的命就保下来了。】
幸好。
听到这里,众人长出一口气。紧张的时候过了,他们开始八卦:“苏轼厉害啊,一入狱惊动了那么多人。”
“他这么有才,也难怪了,像李白,那么个天才,犯点错怎么了,当然是选择原谅他啊!”
“说起来这王安石真是个君子,我本来还以为是他害了苏轼呢,没想到我有点喜欢他了,改革家,听起来好帅!”
“你能不能正经一点。我还是喜欢苏轼,不是王安石,那到底是谁要害苏轼啊,真是小人!”
【其实这一遭,苏轼也明白他是被当作了靶子,新党真正想要对付的是远在洛阳著书的司马光,司马光才是旧党魁首。】
尚在地方任职的司马光表情一顿:好消息,他好像重回中央了,似乎品级还不低;坏消息,回去之后他又出官了。
宋初。
赵匡胤笼在袍袖中的手微微收紧,面沉如水。这场新旧党争,牵涉不小。
【新党这边,御史中丞李定,好像和司马光有些恩怨。还有舒亶、何正臣。舒亶这个名字,我第一次见是在一本宋词书上,上面录了一首《虞美人》——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古人早晚上高楼,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后来知道他是乌台诗案的参与者之一,也挺幻灭的。】
宋初。
晏殊眼前一亮:“借景寓情清雅婉丽,结局又用南朝陆凯《寄范晔》的典故,真切自然,此词不错。”
尚还年轻的儿子晏几道也在一旁点头:“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以春色慰雪色,确是文人手笔。”
其他人也暗自肯定了这首词,但是,怎么说呢,想到是他诬陷苏轼,心里就,有点膈应。普通群众的情感最为质朴,他们听了满耳朵的苏词,已然倾向了苏轼一方,再看这几个主事者,就有点不爽了,纷纷念念有辞:
“词写得也算清丽可人,怎么就爱使些阴私手段呢?”
明州。
书院同窗一下子离舒亶八丈远,面带异色:“你弹劾苏轼?”
年轻的舒亶当场懵了:“我没有啊!”
天可怜见,为什么要现在的我来承受这些?
【不过舒亶曾经单骑入西夏谈判,也很不错,人无完人嘛。按说苏轼有这样的祸事,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太招仇恨了,年少成名好发议论,一张嘴不饶人。
比如早些年间他评价诸葛亮,说他“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把他和曹操看得差不多。虽然后来苏轼“幡然醒悟”,又夸诸葛亮是个神人,但嘴欠可见一斑了。】
二国。
刘备满脸忿忿:“苏轼懂什么天下之道,黄口小儿也对军师评头论足。”
诸葛亮笑得一脸宽和:“少年人总是张扬些,后面不是改了吗?”
刘备犹自不忿:“他怎么能将军师与曹贼相提并论?”
太侮辱人了!
另一边,曹操吹胡子瞪眼:“什么叫和我一样,谁仁义诈力杂用了?”
曹植:
父亲,您心态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