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借来看看,这个要求不算过分,武亲王再拒绝,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他很痛快地解下了刀,递给周嘉荣:“此刀很锋利,三弟小心伤到了自己。”
“多谢大哥提醒。”周嘉荣抽出刀,刀面光滑如镜,隐约能照出人影,刀口锋利,闪着凛冽的寒光,确实是一把不可多得的好刀。不过这把刀最大的价值显然不是其本身,而是在于其背后的秘密。
【完了,大皇子勾结匈奴的证物就这么轻轻松松被他拿到手了!】
【这是什么狗屎运,随随便便一挑就能歪打正着挑到王炸。我都要怀疑老三才是男主了!】
【不会吧?有谁看到最后的,提前吱一声。】
【还是别了吧,剧透太可恶了,我不要听!】
……
弹幕直接炸开了。
周嘉荣扫了一眼,发现都是惊叹和不可思议,还有些人在吵嚷着后面的剧情,要不要剧透,并未再透露其他有用的信息,遂收回了目光,轻轻把玩着已经插进刀鞘里的弯刀,在手里掂了掂,又拔出刀,欣赏刀锋。
见他爱不释手的样子,中山王直摇头,三哥这爱好真够特别的,不贪图钱财,也不贪恋美色,独独喜欢这些冷冰冰的东西,他转开目光,拿起杯子跟蜀王他们喝酒聊天去了。
武亲王在外九年,学到的不止是上阵杀敌,收买人心也很有一套。送完三个弟弟,又给几个妹妹送了礼物,哪怕没来的,他也吩咐宫人送到公主的殿里,一个都没落下,做事滴水不漏,非常得人心。
而且他这种圆滑跟周建业的沽名钓誉、装腔作势完全不同,他实打实的送了每个人礼物,还都是颇为用心的那种,做事也大大方方,再加上“战神”的光环,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一顿饭的功夫下来,连中山王和蜀王也跟他热络了起来,大哥长大哥短,出宫分别时,还相约过几日几个兄弟私底下聚聚,给武亲王接风洗尘,好好庆祝一番。
周嘉荣因为心里装着事,一直在装醉,偶尔插一两句,听他们的约定,也只是点了点头,没多作声。
等上了自己府上的马车,他才彻底放松下来,疲惫地靠在马车壁上,听着外面时快时慢的马蹄声,期间偶尔夹杂着一两道妇人的吵嚷声,孩子的喧闹声,那么近,又那么远。
心绪烦乱的周嘉荣掀开帘子的一角,黑幕中远远近近时有灯光亮起,又时有灯光熄灭,明明灭灭,宛如夏夜的萤火虫,微不足道,却仿佛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路。
这样安宁、平静、普通的生活,一旦战事起都将被打破!
周嘉荣想起今天那一张张欢喜的脸、哭泣的脸、感激的眼神,心里格外不是滋味。
这些人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渴望朝廷能够保卫他们的家乡,亲朋的老百姓是何其的可怜!他们心目中的大英雄很可能是个通敌卖国的贼子,是残害他们家人、亲朋的侩子手,何其荒唐,何其残忍!
周嘉荣还是想不通,武亲王为何要跟匈奴人勾结。匈奴人能给他的,他现在没有吗?尊贵的出身,高高在上的权力,锦衣玉食的生活,他哪样没有?就算小时候,他不受宠,但身为父皇的长子,他的生活也不差的,他究竟图什么要勾结匈奴?他对得起那一张张朴实真诚的脸吗?
还有,他到底跟匈奴人勾结做了什么?有什么目的?
到了府邸,周嘉荣仍旧没想通,板着脸下了马车,将大氅丢给跟在身后的柴顺,大步往里走去。
刘青紧随其后,到了书房,关上门后他对周嘉荣说:“殿下,您让小的查的消息,已经有了结果。今天那对祖孙确实是三年前从西北逃难来的,老翁姓黄。黄老翁的儿子儿媳都死在了匈奴人手里,家里的房子也被烧了,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带着小孙子不远千里到京城投奔远亲。黄老翁确实对武亲王极为感激,不过今日他的行动,是有人在背后刻意引导的结果。”
“而这人是黄老翁家隔壁的一个秀才,秀才对武亲王的功绩大为赞赏,听黄老翁说起了三年前的往事,便给他出了这么个主意,还教他怎么说。黄老翁确实打从心眼里感激武亲王,便听了秀才的话,带着孙子出城迎接武亲王。”
周嘉荣轻嗤:“这文绉绉的话一看就不是乡下老汉会说的。这秀才背后有何人可查清楚了?”
刘青点头:“这个秀才有个表姐是崔指挥使府上的一个妾室,近段时间,秀才时常去崔府。”
崔指挥使是指京城守备军的指挥使崔勇。他是兴德帝的亲信,这件事是谁的意思就很明显了。
白天周嘉荣就怀疑是他父皇的手段了。若是没看到弹幕,周嘉荣可能还会详细地问讯一番,现在他完全没这心力,摆手道:“查一查,我父皇是通过哪些人,哪些手段大肆给武亲王造势的,将这些人记下来就行了,放到书房,我有空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