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山花烂漫时 > 086莫村新面貌(第1页)

086莫村新面貌(第1页)

杨灵说不管耿浩是不是在乡村,他们俩都很难在一起。她也承认,归国之后毅然决然地跑过来,是想过挽留,但更多的是找个可以去的地方逃脱家里的桎梏。但没想到,结果还是失败了。在杨灵上黄林车之前,她还开玩笑地告诉耿浩,其实三年过去,这次再相间,在第一眼,她就觉得耿浩变了。不说内在,光说外表,已经不是她当初崇拜的白马王子该有的形象了,所以她发现自己也没那么喜欢他了。

耿浩当时听完,觉得这点完全不能当做喜不喜欢的理由,只说了两个字——“肤浅”!杨灵笑的很是灿然,说自己就是一个比较注重外表的人。

杨灵走了之后,耿浩也搬回了村委。一切仿佛恢复到了之前的样子,但又有什么在悄然改变着。

在尊重黄校长的意愿下,耿浩和钟秀都瞒住了黄校长的情况。黄校长说他还想在讲台上多站两年,也不想让莫村小学是因为他而消失。为此,黄校长,每天想尽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记不住就写下来,身上装着个备忘录,以便手可以随时摸到。

在张书记的带领下,莫村开始了飞一般的发展,莫村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搞生产,轰轰烈烈搞建设,家家户户养蚕养猪养羊,还有各种大承包、塑料大棚。钟秀的种树在秋天的时候卖出了一批,利润可观。钟秀跟家里一商量,立马申请包山种树,雇了村里的人,开始教村里人种树致富。

张书记还搞起了商业投资,开发村里一块儿闲置的地皮,当时村里的人上下反对“卖”地,觉得张书记这种作法就是败家子儿。张书记就先说服一些村干部,然后让村干部去家家户户的劝说,最后在年底的时候开了一次全村村民大会,来了次总动员,总算是把这件事给定了下来。张书记又立马去实施招商引资计划。

致富建设两不误,张书记先是四处奔波找项目支持,在村里先建设起了“三位一体”的沼气池,配合的还有垃圾池和垃圾填埋场的建立。后面又架设起路灯,从此,莫村的夜晚也不再漆黑,人们出门都不怎么用手电了。莫村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张书记就积极争取小流域治理工程项目,加固河堤。另外还监督实施人引工程,到了年底的时候,保证村里人大部分人都能吃上自来水。

不必说,其中用到的许多资金都是借来的,大家看着村里的账务,发现负债累累,心慌的不行,觉得身上背了一座大山,被压的喘不过来气儿。张书记就信心十足地鼓励他们,欠债只是一时的,等这些搞起来,很快就能富起来。

事实上,在年底的时候,镇上开大会的时候,各村发现,莫村明明是最晚开始建设的,现在他们居然在快速发展,第二年就有成为镇上的经济建设引领者的可能。会上,镇上说,等明年开春的时候,陶园村旅游项目会继续开发。又在催促各村,为了配合陶园村的旅游项目,各村加快建设速度,特别是在房屋建筑上,一些老屋危房,能改造的都改造。

张书记回了村儿,立马也安排了,说要开始排查村里的老屋危房情况,等开春了开始统一的新农村房屋建设。每天用脚丈量土地,看着那儿几块儿合适集中建房,又找人画了建设蓝图,模样就是一开始打算的古镇聚落风格。农村嘛,搞现代化建筑肯定不必上大城市,不如直接建造古镇,和土地山水林木相结合,多好。

忙到了大年三十儿,张书记才算是好好地休息了半天,大年初一又开始忙活。钟秀一直跟在张书记跟前,前前后后,上上下下的跑,能参与的她都参与了,只为了亲眼看着莫村建设起来。

这一年的春节,比哪一年都红火。

这时,阳历已经是2012年1月23日。

外面的路灯上都罩起了大红灯笼,清冷的白灯光也变成了暖暖的红光,一排排的,十分好看。路边摆着大垃圾桶,隔一段路就是一个垃圾池,保证着道路的整洁。两旁的房屋也都换上了新的春联、门神像,红灯笼。外面通红的,搭配上厚厚的积雪,冬季的春节气息被烘托的浓浓的。

屋里家家户户吃着团圆饭,新买的电视机里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歌舞升平,欢笑不断。静谧的乡村有了现代气息后,春节变得似乎热闹多了。

耿浩今年依旧不变的是跟黄校长两个人过除夕,虽然黄校长今年也靠养殖赚了些钱,但是他都给存的好好的,也没购置新家具。屋子里唯一的变化,就是黄校长有一面白墙成了照片墙,上面贴着各种各样的照片。洗照片成了黄校长唯一的业余活动花销。

黄校长跟耿浩说,他现在可喜欢拍照了。说照相机给了他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时刻注意哪里有新的变化,哪里平凡但是照下来就是一张漂漂亮亮的像。

黄校长还用照相机记录了他养花的全过程,耿浩用电脑帮他做成了一张养花教程图,打印出来,自己用木头做了个木框架,把它一固定,摆在房间里,看着就觉得是满满的成就感。说,花虽然死了,但它从小到大的模样都留着呢。

村里人看见了他那面墙,都说黄校长这是办起了照片展列馆。有时候有人觉得哪张好看,就会向黄校长讨要,黄校长就大大方方地送了。长此以往,村里人就趁黄校长在的时候去家里转上一圈儿,看黄校长又拍了什么好看的照片,顺便挑两张带走。不得不说,黄校长的拍照技术是有很大的进步的。

寒假放假的那阵子,有人建议黄校长直接开个照相馆,平时没事儿帮大家拍拍照片,还能挣点钱。黄校长这么一听,觉得有道理。花钱买了一套洗照片的机器,凭着杨灵留给他的那个相机,还有杨灵留给耿浩的电脑,随随便便地就在家里开了个照相馆。耿浩就成了黄校长的小跟班、记忆本,帮黄校长处理除了拍照之外的一切杂务。

正好赶上年底,村里的人都去找黄校长拍全家福,谁家孩子拍岁照也都找他。虽然效果比县城里的效果要差点,也不修图,但是黄校长的照相馆便宜,又近便,还能返工。觉得一张拍的不好,给你拍上十张都行。客流量也就没断过,连村委需要拍一些官方用的照片,或者是在写报告的时候需要照片的时候,也都去黄校长那儿去翻翻找找。

因此,他们的除夕活动也有了点变化。那就是团圆饭后,黄校长拉着耿浩在公路上来回走,手里拿着照相机,眯着一只眼,到处拍,有时候跑到人家家里去拍上两张,留下一张张幸福的团圆照。临走的时候,黄校长说他都会挑一挑洗出来,贴在家里的那面照片墙上,大家如果想要就初几自己去取。

耿浩和黄校长这两个“孤寡”在除夕这夜成了记录别人幸福的仪器。

……

表盘里的表针咔咔地走着,耿浩就定定地看着秒针走的每一步。秒针走的太急,他的心跳似乎一时跟不上,竟有些凌乱。现在是,十一点半,外面的鞭炮声正盛。还有半个小时就是钟秀的生日。

自从杨灵走后,这半年来,耿浩和钟秀各忙各的,几乎没怎么碰面。就算逢节,耿浩去钟灵家吃饭,也没见过钟秀,钟秀永远都是在和张书记去谁谁家探访去了。之前耿浩还会陪钟秀一起去山上看树,但这后半年,钟秀都是在他上课或者有事的时候去的山上。

本来,他还因为杨灵的话,害怕在面对钟秀的时候会别扭和尴尬,但这半年完美避开之后,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儿。耿浩惆怅着就摸上了摆在桌面上的一本崭新的实体小说。这本书就是张峰写的那本,十月份的时候出版了,但是耿浩一直没机会送给钟秀,好几次想着直接给钟灵也可以,但又觉得还是亲自交到钟秀手上比较好。

翻开小说的第一页,上面是张峰的亲笔签名,是专门设计的那种个性签名,看笔迹还有些不流畅。耿浩当时看到这个签名,都可以想象张峰学习这个个性签名的为难模样。

张峰也确实需要专门设计一个,因为他写的字是真的不好看,简直是鬼画符。考试的时候,为了卷面整洁还好好地写,写出来就像小学生的蹩脚方块儿字。但平时的话,他写封情书悄悄送给女生,女生根本看不懂也看不清楚笔迹,直接就给扔了。这是何方说的。当时张峰还因此发誓要好好练字,字帖写了几页,又因为太累而且不能立竿见影就给扔到了角落里存灰,毕业的时候一起卖给了收废书纸的大叔。

说起来,张峰也是挺够义气的,还真是苟富贵勿相忘。耿浩给他帮忙校订稿子,他就在出版的时候,跟主编说了耿浩的能力,还把耿浩之前在大学里投到杂志上的稿子给主编看,问耿浩是不是也可以在他们的杂志上投稿。张峰去的那家出版社,他们的杂志耿浩在大学的时候就挺喜欢,因为投稿渠道不明,耿浩就一直没机会投稿。

张峰说,那本杂志现在也在面向广大的读者征稿,这是才做的改变。他一听说,就专门问清楚了,觉得可能投上的可能性大,才把投稿方式和地址都发给耿浩,让耿浩往上投稿,还能赚些稿费。耿浩在大学里就有通过这种方式赚稿费来做生活费,立马就感谢着张峰,试着写了几篇文章投了过去,没想到还真的投上了。

耿浩回忆着,将张峰的小说往后翻了两页,却是一个字没看进去,鞭炮声都有些掩盖不住表针转动的响声。耿浩时不时地往手表上瞄。心里跟数羊似的,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

其实,他也可以明天送的。对,明天钟秀过生日,她肯定会休假在家。可他们如果又有事儿怎么办?去年不就要去参加婚礼?钟灵今年也没让人来找他说大年初一去家里的事儿,没人邀请,他也不好自己凑过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