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荒芜,朝廷的大军无法就地取材,而一路北上打猎获得的奇珍野兽也被充作了军粮。
为护军粮安全抵达,兵部派遣了一支规模不小的京军,从京城的粮仓中押运着一批军粮北上,但天公好似降下了惩罚,乌云笼罩,雨水一点一点打在粮食的车队上,尽管上面用油纸遮盖,但仍有粮食被渗透进了雨水。
江河的涨水,以及山中泥石的滑落,也阻碍了运粮队的前行,驻扎在鞑靼腹地的明朝军队迟迟未能等到粮食。
南方的灾情由锦衣卫密信传入了皇帝的耳中,帅帐内,几个心腹大臣聚在皇帝麾下商讨。
“江南水灾,粮食必定减产,若大军还在鞑靼僵持,恐让朝廷再增负担,容易引起民怨。”左军左都督周士弘劝谏道,“此次出征,陛下已战胜鞑靼太师一部,歼敌千人。”
“是啊陛下,若没有水患,或可留下与鞑靼可汗一战,但如今水灾泛滥,对我军极为不力。”
皇帝想着自己的年岁,若就此折返,再想要远征恐就难了,“十余万人马随朕到此,若空手而归,朕岂不要让天下人耻笑。”
众将也陷入了犹豫,大军长途跋涉实属不易,且是皇帝御驾亲征,“观古今历史,未曾有过帝王亲征北上至戎狄腹地,如此深处的,陛下已是第一人,必然垂名史册。”
皇帝盯着身前的沙盘,自己带领雄师行军千里,如今身处斡难河,鞑靼与蒙古诸胡就在眼前,他极不甘心道:“若是打赢这一仗,边境便可以得到数十年的安宁。”
“寡人要的不是史册上如何记载……”皇帝目光如炬,“而是我大明朝的基业,可传万世。”
“千年来,汉人居中原之久,因帝王无所建树与贪图享乐,而遭胡人铁骑南下,成为史书上的耻辱,前朝乃是异族所建,那段艰难的日子,你们儿时难道没有见过吗?”
皇帝又问道众将,“让人霸占了自己生活了数千年的家,子孙世代为奴为婢,这是汉人的耻辱啊。”
众将哑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几段沉痛的历史就写在史书上,为人臣子与将领的他们都悉知。
皇帝伸手撑在沙盘的边缘,俯视着眼前北境的辽阔疆域,“粮草会有的,江南也会得到安定,朕,相信监国的燕王。”
众人抱着拳头,相顾一视,随后齐声道:“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皇帝之所以不撤军,便是因随着深入北地便越渐了解戎狄的情况,即便是近些年日益强大的鞑靼,与一统大明相比,也不过是群乌合之众。
蒙古残余势力,所有部落的大军加起来也超不过十万,而大明有着最先进的武器,一旦开战,蒙古诸胡无疑是以卵击石。
但即便如此,皇帝也不敢轻敌,忽视这群蒙古的残余势力,以免再次重蹈前朝的覆辙,使自己的子民与后代再一次陷入屈辱。
——是夜——
一道金玲声打破了紫禁城的安宁,此时临京城夜禁京城门即将关闭,而位于东边的宫城,城门早已落下。
“北境有紧急军情,需即刻面见监国,速开城门!”一名士卒手持军旗骑马飞奔至北上门下。
而此刻赵希言还在外朝的大殿内处理政务,从白日皇三子赵瑞闯入一直至深夜赵希言仍未离去。
殿内只有半边掌有烛火,但也不过是蜡烛几盏,值夜的太监闻讯北上门军情,匆匆进入玄武门往外朝赶去。
一只皁靴跨入大殿内,来人穿着内廷内使的官服,神色匆匆,极为不安的朝赵希言拱手道:“殿下,皇三子出事了。”
赵希言手中的奏疏忽然滑落在案上,扑落时带起的风吹散了盘子里的糕点碎屑。
【作话】
朱棣的五次远征其实消耗了大明的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