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食草动物高达十几米,跟地球上的双腔龙差不多,人从它旁边走过,就像一只小虫,甚至都无法引起它的注意。而那些掠食性的生物见到几人,竟也不敢上来招惹,倒是勾得夜无梦有些手痒。
可惜无人机无法到达这里,否则这里必是狩猎的天堂。转念一想,初始基地的选址很可能大有讲究,特意设在那些对生态影响较小的地方,当然,这个念头也就是他们个人的猜测。
接下来的五天,队伍向南出了惨叫平原后,又穿越了危险的落石丘陵,落石丘陵的危险主要来于风化的岩石,稍微有点震动,就可能会引发落石,行人经此,必须要小心翼翼,随时注意头顶,所以队伍在这段路上走得极慢,还要相互提醒。
这几天进行的路程不多,主要是因为之前这几个地区都不太好走,不过这才是野外行进正常的速度,之前像戈壁、草原和荒漠那种连续的平坦地貌才可能一天行进两百公里,一到复杂的地貌中,一天能走50公里都算快了,在丘陵地带,一天甚至只走了不到20公里。加之路上遇到一些危险的群居生物时,还要绕道。
另外最让人难受的还是气候,这一路上,狂风暴雨是家常便饭,冰雹雷暴龙卷风也是屡见不鲜,好在有傅斌的四级战技,解决了很多麻烦,否则就算没人出事,也要耽误很多天。
此番经历过后,队伍原本的隔阂倒是消除了不少,至少所有人之间已经没有交流障碍了。有时俊影龙甚至都和焱皇聊几句,夜无梦也给黑猫和戈饭取了外号,由于黑猫生前用迷幻药水干过贩卖人口的勾当,所以一个叫人贩子,一个叫毒贩子,虽然都不好听,但这两人也只能忍了,毕竟也没冤枉人。
这些天总共行进300多公里,绕过了神秘的蘑菇丛林,来到古怪又雄壮的蚁城。蘑菇丛林内部太过凶险,队伍不敢进去,边缘虽然没有太多危险,但这里与蚁城交界,有大量蚁群活动,地面松软,到处是坑洞,无法快速行进,只能一步一步地走,一天只能前进三四十公里,两天才走出来。
不过蘑菇丛林的景色让所有人大开了一次眼界,尤其是在晚上,这里有一种会发光的巨形蘑菇,能长到二三十米高,就像一座座灯塔,照得整片丛林一片辉煌。
不过这种灯塔菇不能太接近,因为它的光亮会吸引大量的生物,这些生物在灯塔菇下活动甚至互相杀戮,产生的排泄物以及尸体变成了灯塔菇的肥料。
“这蘑菇竟然很有商业头脑!”春莺当时给了一句评价:“这就是典型的平台策略,自己搭台,别人唱戏,只收租金,稳赚不赔。”
蚁城生活着无数的蚁类,它们的柱状巢穴是直径五六米,高度将近十米的泥土建筑,有如一座座摩天大楼一般耸立在黑色的平原上,延绵几十公里,一眼望去确实很像一座大城市,让众人叹为观止。
从蚁城中穿过去明显是不智的,这里的蚁群虽然大部分只是普通生物,但它们的数量惊人,且极具团队意识,一旦惹恼了它们,可比任何熵能生物都可怕,所以队伍只能在蚁城边缘绕过。
当队伍再次走出平原,从山坡上回头俯瞰蚁城时,其他人发现傅斌望着两公里远处一大群繁忙的巨蚁怔怔出神,连云画雪的呼叫都没有反应。大家还以为傅斌出了什么问题,发现他神情肃穆地若有所思,才知道他又有什么感悟了。
一路上,所有人都见识过傅斌这种随时随地感悟的性格,也都理解了为什么他能进步得这么快,只是不知道这群巨蚁对他又有什么启发。
这次傅斌感悟的时间尤其漫长,沉浸了将近二十分钟后,回过神来时,还面带喜色,甚至都忍不住地笑出声来,这可是很少见的情形,引得好几人齐声询问怎么回事。
“你们知道蚁群算法吗?”傅斌面带兴奋地道。
“呵呵,不知道……”一听又是数学,十个人有八个已经转开了头,显然都没有兴趣了解,只有夜无梦和风雨人生露出一副求教的表情。
傅斌叹了口气,道:“你们看,单只蚂蚁的行为很简单,但是蚁群整体却可以表现出一种很强的智能。比如它们总能以最短的路径来回搬运资源,这是因为它们每个个体都会在路径上留下信息素,而来回几趟后,由于走最短路径的那些蚂蚁走的次数最多,信息素就最浓,后来的蚂蚁就都会选择这条路径。蚂蚁算法,就是这种统计逻辑,它区别于经典的运算方法,是一种可以应用在量子计算机上的逻辑门。”
“真是听得头大!”风雨人生摇头道:“经典数学我都还在初中水平呢,哪能理解这个。”
“这又不矛盾。”傅斌耐心地道:“你只要换一种思路去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多少经典数学做为基础,初中水平也差不多了。”
夜无梦却问道:“那这个算法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呢?”
傅斌讳莫如深地道:“别人我不知道,反正对我有用。”
这个蚁群算法,刚好可以应用在《意义之塔》的模型中,有了这个算法,只要再花一点时间推导整理一下,意义之塔就可以更进一步。之前傅斌建立它的数学模型,还是很粗略的,虽然给“意义”这个概念定义了一个关系式,但实在还是太模糊,太粗略了。
傅斌虽然不知道四级引导模型的标准是什么,只知道《意义之塔》之前已经超越了《人性函数》,至少也是最顶级的三级引导模型了,这次再利用蚁群算法,解析所有概念和定义的路径,这个模型就会清析具体得多,精度上升了至少两个数量级,应该已经达到四级的标准。
当天晚上扎营的时候,傅斌什么活都不干,一甩手,迫不及待地找了个安全的角落进行推导性修炼,这是他一路上少有的特权行为。
关于蚁群算法在模型中的应用,傅斌之前已经想通了,现在要做的只是进行具体的建模。蚁群算法的引入很简单,就是根据网状概念库的交叉复现,来定位所有概念的意义值。
要知道,每个概念的定义,其实都有n种方法,无非就是将己知的概念组织为一种新的表述。这对于完全不理解所有概念的人是无效的,因为根本没有切入点,就无从理解。
比如“鹿旁边是獐,獐旁边是鹿”这个经典的段子里,对于鹿和獐都不认识的人来说,完全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因为没有认知参照。
当然,对于两者都认识的人来说,似乎也没什么意义,这是因为参照太单一,事实上在真正认知世界和事物的时候就是如此,绝大部分概念都需要与不同事物进行联系对比,才能被清晰地认知,甚至扩大认知。
傅斌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概念库重新整理,根据所有概念之间相互的表述,以同一个概念出现的频繁度,来找出最优化的定义和定位,甚至可以确立各个概念的“意义值”,从而使意义之塔这个模型达到最合理最稳固的状态。
这是个很大的工作量,根本不是一两天甚至一两个月能完成的,不过如果将所有的认知概念整理完,那可就不是四级引导模型这么简单了,其实现在只要先整理几个核心的概念,《意义之塔》就毫无疑义地晋升为四级了。以傅斌目前的思维水平,这倒不用多少时间,也就一两个小时的事。
由于蚁群算法是统计算法,每次运算过程都要处理庞大的数据,所以修炼过程不是一种均匀的变化,而是阶梯式的,每运算一次,修炼水平上涨一截,这就更像是建塔一样了。
四级引导模型与三级有着质的区别,人体所含的熵能不再仅仅是一种容器与介质的关系,而是一种融为一体的感觉,与身体不再分彼此,有种似乎有生俱来一样的自然感。
三级及以下的引导模型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外在的推力,就像一个人小心翼翼地推积木,需要步步为营,而四级引导模型却反而轻松起来,它有一种内在的拉力,像一棵自然生长的种子,只不过这棵种子也需要自己去引导,才能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否则长出来的不知道会是什么东西。
这两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三级及以下的引导模型改造的是身体素质,而四级以上却有着对意识和思维层面的升级,这根本是一种全新的进步方式,也是三级引导模型永远不可能让人达到四级修炼水平的根本原因。
其他人一边搭建营地,一边感受着傅斌身上散发着一波又一波忽强忽弱的气势,这种感觉让人十分压抑,大家不禁面面相觑。不过这还只是推导性的修炼,一个多小时后,傅斌已经正式将理论模型推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开始全力修炼。
这时,他整个人身上都散发出刺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