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此时的王宁和白震都尚未意识到白杨和bg4sr使用的是同一台725,这个关键点要等赵博文回来才会被发现,虽然老王老白都知道bg4sr用的也是i725电台,型号与白杨相同,但作为老ha的丰富经验反而造成了误判,在他们眼中,i725委实是太经典的业余电台,光南京市里保有的拐两五存量就两只手数不过来了,这东西就像是诺基亚1100,你手里有一部诺基亚,和你打电话的人手里也有一部诺基亚,这没什么好奇怪的。
白杨捏起一只烧麦塞进嘴里,嘴里嚼着凉烧麦,含糊不清地问:“接下来该做什么?”
“接下来要搞一台中继。”王宁说。
“要让bg4sr先搞到一台模拟中继。”白震点点头,“我们才能根据她找到的型号,去买一台一模一样的。”
“中继能通过时间胶囊送过去吗?”白杨问。
“恐怕很难,纯模拟的中继台体积有点大,你见过那东西么?”王宁用双手比划着,“它有台式机的电脑主机那么大,铁壳子,重量相当沉,没有时间胶囊能放下。”
“试试定做一个?”
“你想找人用钢管做一个时间胶囊?”王宁忖度了一下,“首先就很难找到这么粗的钢管,市面上好找的无缝钢管直径基本上是几厘米十几厘米,想要把中继台塞进去,直径起码要超过三十厘米,这差不多跟输油管道一样粗……这么粗得用焊管焊一个胶囊出来,你知道有多重吗?”
“多重?”
“少说四十公斤。”王宁回答,“四十多公斤重的胶囊,光溜溜的硕大一个圆筒子,你怎么搬运?搬都搬不动,更遑论什么遵循双盲原则,不为所人知地埋藏起来了。”
白杨窒住了。
他也难免犯些忽略实际操作性的低级错误。
“太复杂的计划我们作为pnb,备选方案。”老爹说,“其实中继台这个东西,她在那边找比我们送过去更方便,因为中继不容易坏,而且没人要。”
“南京的中继在哪儿?”白杨问。
老爹和老王同时往窗外一指,视线越过层层叠叠的居民楼。
“不远,就在紫金山上。”
·
·
·
“哎?紫金山上?”
半夏有点惊讶。
“对,它在紫金山上。”白杨说,“中继台一般都设在高处,比如说山上,南京的430中继就设在紫金山上,over”
“二十年过去了,它还没坏吗?”
“根据王叔和我爹的说法,他们说中继这东西相当耐操,本来的工作环境就是没人管的,而且还没有蓄电池,所以不容易坏。”白杨挠挠头,“而且这东西也没啥价值,不引人注目,你大概率能找到,over”
他在面前展开一张潦草的地图。
地图是王宁给他画的,上面是中继台的具体位置。
白杨把它转过来转过去,最后打开手机上的高德地图,王宁这地图比高德地图还缺德。
他一边看地图一边向bg4sr交代,叮嘱她要找到一根棒子——不是韩国人,是天线,准确地说是中继的天线。
半夏在那头“嗯嗯嗯嗯嗯嗯”。
逆转未来拯救世界业余无线电紧急通联指挥部决定用接下来一周的时间给半夏的通讯手段完成升级,把一台固定的业余电台变成具有拍照功能的移动电话,一旦升级完成,半夏就能往这头传输大量图像数据,白杨等人将可以直面那个毁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