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宇那边没有任何犹豫,第五轮在发现变化之后同样异常的迅速,还没有进入实战的倭兵被撤了下来。
下一阶段的进攻者,从倭兵替换成了自己训练的新兵。
第五轮不是没想过让这些倭兵继续前进,但是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倭兵就损失近半,饶是倭兵,士气也不可避免低到了低谷,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特殊的文化和习俗,恐怕早就哗变了。
更重要的时候,从唐军主动焚烧八牛弩的表现来看,唐军的一切都是有计划,有体系,有谋算的,那就证明此时此刻唐军依旧没有被打崩,后面也肯定还有唐军布设的防线。
以军帐、甬道为核心的第一道防线,以八牛弩形成防御体系的第二道防线来看,唐军指挥者的水平极高。
所以,第五轮有理由相信,第三道防线的水准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现在,第二道防线已经被突破,没有必要再消耗下去了,到时候未必就用不到这些最适合送死的倭兵。
器械兵点燃了所有的八牛弩之后带着核心零件迅速回撤,等到他们撤退完成之后,顶在前面的重步兵则在后面已经休息了一会的弩手的压制之下继续回撤。
很快,连续不停的弩箭掩护之下,重步兵们再次脱离了和叛军的接触,抢在了叛军赶到之前,撤回到了最后一道防线之前。
相比较前面,这第三条防线其实是林宇花费心思最少的,然而如果因为这个就轻视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林宇自己确实没花太多的心思,但是左威卫所属的工兵营加上半个后勤营,辛辛苦苦的忙碌了接近半个月的时间。
用这半个月的时间,工兵们硬生生的在大营中间挖出来了一条深度接近一丈,宽度接近两丈,长度接近四里的壕沟。
在挖掘壕沟的同时,工兵还在后勤的协助之下,将挖掘出来的泥土直接放置在了壕沟东侧。
用这些挖掘出来的泥土,在壕沟东侧构建了一道高度超过四尺,宽度两丈有余,类似于城墙甬道一般台地。
在台地西侧边缘,还额外有一层,高度四尺,宽度五尺,上面绣有垛口的矮墙。
台地加上矮墙,其高度差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尺四寸,如果再加上台地之上的矮墙,高度差已经接近两丈。
如果放在后世,这已经相当于六米多的高度差,哪怕以唐军平均身高六尺有余的标准,这也需要四个唐军的士卒加起来才能达到这惊人的高度差。
虽然没有护城河的存在,构成这简易城墙的也不是真正的经过烧制的夯土,不是那么的坚固,但是也不至于两下就被轰塌。
如果不考虑材料的强度,就现在的防御程度,已经不亚于大唐境内普通郡城的级别。
当尾随左威卫重步而来的叛军来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正好是重步兵们按照顺序,沿着预留出来的狭窄通路前行。
同样的局面再次出现在了这里,所有人都知道八牛弩的弱点在于不能拐弯,只能攻击一个直线上的目标,所以只需要够分散,就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八牛弩的威力和杀伤力。
然而,此时此刻,面对仅有几条前往唐军第三条防线的道路,面对正沿着这些道路前行的唐军。
叛军忘记了这些用血和生命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再一次蜂拥而上,举着手中的兵刃,呼喊着,嚎叫着向前大步冲刺。
然后这些叛军迅速向前勐扑,然而,在他们距离拖后的重步兵只剩下大约十步的时候,坚守在简易城墙上的器械兵用锤子敲下了八牛弩的弩机,弩手们也扣动了手中的扳机。
十支巨大的弩箭,数百支锋利、尖锐的三棱弩箭,已经飞到了他们的身前。
冲在最前面的三个叛军先是被三支重弩穿透,然而这还没有结束,他们那如同破了三个大洞一样破麻袋一般的身体,接着被几十支三棱弩箭射入,瞬间变成了三支插满了箭失的豪猪。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三个家伙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死亡的过程是如此的迅速,躲过了更加悲惨的折磨。
如同之前一样,八牛弩的弩失随着动能的减弱,不再能穿人而过,于是,半个时辰中一直反复出现的人肉糖葫芦重现战场。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这一次八牛弩和劲弩齐射之下,糖葫芦上挂上了不少用弩失构成的结晶,如果现在是白天,或许还能看到这些结晶上闪耀着的点点光芒。
第一波试图追击的几百名叛军,仅仅一个瞬间,倒下了一大半,剩下的人或许没有倒下,但是身上也必然被弩失射中,除了少数几个头铁的家伙,剩下的人开始向后,狼奔豕突。
这种惊人的架势给了追击的叛军巨大的震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