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爷爷他们这是担心你在这里吃不饱啊。”
江暖看着满满两大袋的粮食,而且都是精米白面,他们是不是忘了这里的大东北,华国的北大仓了。
方琳被说的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挠着头说道。
“这还是我拦了好久他们收敛后的结果呢,对了,我爸妈还给了我很多全国粮票,我二哥还给了我两百块钱,他说以后每个月还会给我汇一百块钱的。”
江暖扶额,这哪是下乡当知青啊,这不就是换个地方生活吗?
“我觉得你也不用下地挣工分了。”
“那不行,该干活还是得干的,他们给的是心意,但我不能因此就直接摆烂啊。”
“嗯,有觉悟的好同志,不愧是大院里出来的。”
方琳一听,立马得意的拍了拍胸脯道。
“那是当然,我爷爷从小就教育我们,以后不管去哪儿,不管做什么,都不能给大院子弟丢面。”
这点江暖很确定,虽说大院里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但大多数的大院子弟都是非常优秀的。
在江暖的帮助下,方琳也很快适应了河西大队的生活。
现在已经结束了秋收,地里的活计也不多,一开始方琳的确有些不适应,但她也是个不服输的,适应了几天后,终于像模像样了起来。
而这期间,另外几个知青虽然有些不适应,但也能勉强坚持,就是那个徐艳红,几乎是一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
这不,下乡的第六天,徐艳红又闹了起来。
原因是今天大队里的记分员有事不在,大队长知道方琳是高中生,便把记分员的活计让她干了。
要说这地里的活,哪个最轻松,肯定是记分员了,不用出什么体力,一天下来就能挣八个工分。
徐艳红一听生产队长让方琳当记分员,立马闹了起来。
“凭啥方知青能当记分员,我也识字,不就是登记一下一天的工分吗?我也会。”
生产队长早就看着徐艳红不顺眼了。
这次的五个新知青,干活最卖力的就数这个小方知青了,果然如大队长说的,这江知青的朋友肯定都很厉害。
另外三个知青虽然干活不咋地,但人家肯努力啊,虽然每天挣的工分不多,但他们从不抱怨地里的活辛苦。
只有这个徐艳红,从第一天开始就各种闹腾。
先是嫌弃知青院的环境不好,之后又说老知青欺负他们新知青,然后又说大队长办事不公,再接着又和村子里的几个婶子闹过。
总之一周时间,这个新知青算是把河西大队上上下下得罪了个遍。
“徐知青,你连这基本的除草都干不明白,我怎么可能放心让你当记分员。到时候你连人家的活有没有干好都分不清楚,这工分怎么算。”
说完,生产队长便不搭理徐艳红了,还给她分了最累的活。
徐艳红还想闹,可根本就没有人搭理她,反正赶不完就没有工分,没有工分等年底分粮的时候她就分不到。
而在方琳他们适应农村生活的时候,江暖也在准备出去广市交流会的事了。
这次江暖不用先去京都那边,而是直接和程斌他们一起从庆市这边坐火车去广市。
想到庆市到广市这几千公里的路,火车差不多要走五天五夜,江暖已经开始觉得腰酸背疼了。
可江暖也不能因为自己爬累就形式特权,算了,就当是一次别样的体验吧。
十月初的某一天,河西大队村口,以顾长河和江暖为,身后跟着这次一起出七个人。
这次他们会先去市里面集合,然后和其他一起参加交流会的厂家代表一起坐火车出广市。
为了这次的交流会,工厂这边可是斥巨资,给所有人采购了统一的工作服,还没人配备了一个大的行李箱。
嗯,这个行李箱可不是让他们用来装自己的东西的,里面放的全都是他们这次参展的产品。
这次美人日化厂参展的产品多大二十多种,单单面膜根据功效和肤质就有七款。
大队长今天也是盛装出席,带着一众大队干部和村民们在村口送他们。
江暖看着这阵仗,也是哭笑不得,要不是昨天她强行拦着,大队长都准备敲锣打鼓来个十里相送。
q4。。q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