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确实牛批,也不知道谁明的,真是天才。
八月十号上午八点,大家吃饱喝足,带齐补给,便再次跨过边境,朝着外蒙深处进了。
把头没有送我们。
因为早在蜂门众人赶到的那天晚上,他们就已经离开了二连浩特。
至于具体去哪,我也不清楚。
把头说过,288口岸,极有可能只是蒋明远打出的一个幌子,不到交易的一刻,根本无法确定最终地点在哪……
他们没有,我们有,即肯特省府城市——温都儿罕。
直线距离并不远,也就是一百公里出头,但中间并没有直达的公路,无人区穿越风险高,所以我们还是以公路为主,路线是从扎门乌德出,先到东戈壁省府赛音山达,然后再从赛音山达去肯特省府,等到了地方,还要找一个当地的向导才能行动。
上一次由于大部分是无人区,一路上见不到人,心里也感觉是正常的。
结果这次全程沿着公路走,却现还是这样。
一走几个小时,一个人影都没有。
继续走,就连路也没有了。
很多地方都是未铺装的土路或者石子路,这就搞得大家越走心里越没底,生怕走错。
好在每到大的岔路口,都有路牌指示,所以有惊无险,第二天下午五点的时候,我们开进了肯特省省城。
很荒凉,真的,就跟咱这边一个镇似的。
没错,你没看错。
府省会城市,和咱这边一个镇的观感差不多,而且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
马哥告诉我们,外蒙这头,半数的人口都集中在都乌兰巴托及其附近,其余的城市,几乎没有人口过十万的。
比如肯特省,全省人口也就是五六万左右,府这边常住人口数,大概在一到两万左右。
这什么概念?
肯特省总面积过八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伊春鹤岗再加上佳木斯,这么大的地面,就给放一个乡镇的人口数量。
平均一平方公里,还匀不到一个人!
都说我们东北地广人稀,但真到这头,才知道啥叫地广人稀。
我还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即便是现在,肯特省似乎都没过八万人,也真是够牛批的……
这边的联络人叫特木尔。
孟和推荐的,是他的战友,在城中心开了家小旅馆。
特木尔人很热情,知道我们大概今天到,专程买了新鲜的牛羊肉,叫他媳妇准备了一大桌子饭菜。
蒙古风俗,我们早有领教,吃还在其次,关键是得喝!
否则就算有孟和的关系,真让人家觉得你不给面子,也是不会帮你认真办事的,一旦那样,你掏钱都没用。
于是乎,我们就这么开喝了。
大家语言不通,起初的时候,还要马哥翻译一下,等有了几分醉意之后,基本就是特木尔叽里咕噜的说一串蒙语,我们嗯嗯啊啊的点头,然后他哈哈大笑,我们就跟着一起笑,再然后碰杯,干了!
推杯换盏,一番厮杀过后,马哥一边敬酒一边问了句话。
特木尔点点头,回问了一句,马哥立刻道:“平川,咱这次具体要找什么样的向导?”
可算进入正题了。
我立即说先是要对肯特山以南,克鲁伦河以北这片区域足够熟悉,最好都涉足过,其次是要有一定的武力值,碰见什么突情况,能像孟和一样配合马哥保护我们,最后一条,是尽量能会点汉语,不然语言不通太不方便了。
马哥将我的话翻译给特木尔,他端着酒杯想了想,开口说了一个名字:扎然。
qu9。。qu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