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此时一直退居幕后。
但是郑云山却对陈元暗中出谋划策,心知肚名,此时顾清音将一顶帽子扣下,郑云山十分被动。
他若还有意见,只会令百官对其有看法。
虽说对于齐王病情,百官皆不看好,但是谁也不敢拿到明面来说。
现如今这个情,谁要说有办法能医好齐王,才是最大政治正确。
满朝文武都看得出来,顾清音登其女帝,并非本意,但是大乾朝如今这局面,正应了一句话,国不可一日无君。
有想法的齐山河已然伏诛,而郑云山虽有野心,但是他极为在意名声,不可能此时借机篡位,被天下人诟病说其得位不正。
唯有顾清音称帝,最合礼制,毕竟她奉了先皇遗命,属于合理合法地登基称帝。
更何况前面还有各朝使者,前来朝贺虽说有郑国的程立充当一回跳梁小丑,搞出一些水愉快的小插曲,但是有一件事情毋庸置疑,就是其他各国都承认顾清音是大乾唯一的皇帝,无关她是不是女帝。
这种情形下,就算除了郑云山外,还有人有其野心,也要收敛起来,毕竟有人这做的话,只会让其他各国有了攻打的理由。
篡位大乾,一朝登基,这些只是内务事,但是有外敌利用此事大做文章,借机兴刀兵之事,就非大乾的家事。
郑云山除了在意名声以外,想必眼下这一形势亦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他此时并不掌握兵权。
真正掌兵权的人乃是兵部周兴与大将军许立,以及后起之秀上官云飞、秋如意等人,甚至此时在外独当一面的高平,亦是顾清音和陈元心腹。
所以顾清音此时,虽面对重重困境,但是因为兵权没有旁落他处,无人敢生异心。
包括受到打压了四大世家,他们亦不敢生异心,若非如此,他们岂会甘心在看出这是朝廷打压计划之后,依旧选择听令行事。
只因此时的朝廷处于强势,世家门阀处于弱势一方,不管是军事还是舆论方面皆是如此。
顾清音称帝,于坊间来说,乃是民心所向。
坊间百姓想法很简单。
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支持谁。
同时更是奉行一个原则,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若非先皇因身体原因,年富力强就龙出殡归西,百姓倒是希望皇帝可以长命百岁。
因为每换一任皇帝,政令就会有所改变,对于百姓来说生活等诸多方面都会随之而来,受一些影响,而顾云奇继位以来,一直遵从先皇政令,未做任何改变,这就足以让百姓念他的好处。
他们只想过一如既往,平静而平常的生活,不求什么大改变。
平平淡淡才是真,每人都有不同的解释。
普通的理解,但是像如今这样可以守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然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此生足矣。
陈元出身底层。
他对于坊间的事情,自然了解得更为通透,他正是料定此点,才敢于提出眼下计划。
所有的一切,都有针对性,而非出于一时头脑热。
陈元所做,往大了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乃是不世之壮举。
就算着眼当下,也不失一个破局之法。
世家门阀的力量,绝不能继续任由其做大,而想要彻底改变,就是让更多的平民百姓有多方面上升的渠道和空间。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