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屿飞快打水漱口,同时掬水泼在脸上,呼噜噜一抹,经穿堂大步来到前面铺子。
杨六穿着一身月白寺绫,正在大堂不耐烦来回走动,小厮拿着衣袖,用力在擦积满灰的椅子。
看到温屿出来,杨六不悦道:“温东家,这便是你的巧绣坊,这哪像是开铺子的模样?”
这时,荀舫也来了,杨六眼角朝他斜去,明显嫌弃地昂起了头。
温屿心下了然,既然与荀舫半坦诚聊过,他应下的事,应当没这般快反悔。看杨六的表现,并非荀舫不知待客之道,是被嫌弃了。
估计杨六已得知荀家那些闹剧,既然他依然留下来,一切都还有机会。
穷困与咳嗽都瞒不住,温屿也大大方方道:“不怕杨公子笑话,巧绣坊被砸掉之后,尚在争取重新开张。现在还未归置好。这里脏乱,杨公子请到后院去坐一一会。”
杨六瞥见依然脏兮兮的椅子,恐脏了衣衫,便点头示意温屿带路。
经过穿堂到了后院,杨六看到小院虽寒酸,到处都洒扫得一尘不染,脸色稍霁。
温屿请杨六到廊檐下坐,同时断了凳子出来,让小厮坐着歇息。
荀舫默默走到一边去,依靠在廊柱上,听着他们说话。
早间起来,荀舫煮了薄荷茶,如今正不冷不热。
温屿大大方方倒了两陶碗,道:“茶叶贵,我平时都吃薄荷茶。这个时节喝正好不过,杨公子试试。”
陶壶陶碗是穷人所用,有钱人都用瓷。杨六端起粗糙褐色陶碗,好奇打量,见碗里淡绿的薄荷茶,清澈干净,不禁抿了口,揶揄道:“薄荷茶不错,就这碗,仔细会割伤嘴。”
温屿哈哈笑,杨六满身富贵,正值是人憎狗嫌的年纪。虽比孔雀还要骄傲,到底还算有教养。
“杨公子前来巧绣坊,可是想要些买些绣品?”温屿问道。
杨六这时变得忧郁起来,抬眼望着眼前万里无云的天空,幽幽叹了口气,“唉!”
不待温屿问缘由,杨六再嗟叹,连着叹了无数声,方道出来由。
“温东家,我想做一件艳冠群芳的销金衫裙,在中秋赏月上穿着,不知温东家可有主意?”
少年情怀总是诗,温屿一听,不禁惊讶了下,杨六欲送艳冠群芳的销金衫裙,肯定不是给闺阁小娘子。
青葱少年杨六,还是个欢场情种。
生意上门,温屿自是一口答应了下来,脸不红心不跳道:“好说好说,杨公子打算花多少本钱来做?”
“不拘价钱,哪怕几十上百两,做得卿卿满意便可。”杨六很是随意道。
排行第六,非长非幼。几十上百两银,是以前巧绣坊一两年的收益。
温屿沉吟了下,道:“杨公子,我冒昧问一句,不知六公子来自城中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