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沈书黎站在原地,缓了许久,才反应过来。
原来并非所有的小摊贩都是朴实无华老实的,他们也有独属于他们的“经商之道”。
许是因为“假露水豆角”带给沈书黎的冲击过大,以至于他们俩往后面摊贩上逛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已经不是兴冲冲的上前,而是先和孟予安凑在一起咬耳朵,讨论这个摊上菜品的新鲜是否真实。
整整一条街,最后正儿八经卖菜的居然所剩无几。
而且凡是正经卖菜的摊贩,摊贩上的菜品的观感第一反应都没旁的几家装模作样的好。
且摊贩面前停留的人也不多,倒是摊贩上剩下来的菜品,居然也不多。
沈书黎觉得奇怪,于是把对这个映入眼帘的奇怪现象讲了出来,“为什么他们的菜看上去并不算新鲜,客户也不多,摊贩上摆的菜却那么少呢?”
按照常理来讲,既然来这条街做生意的都交了摊位费,那理所应当的也会把自己的摊位摆的满满当当的才对。
暂且抛开旁边摊贩的“装出来的新鲜度”不谈,他们那摊子明明一眼望上去就特别的让人有购买欲,不应该卖不出去才对啊?
孟予安如同看傻子似的看着沈书黎,叹了口长长的气,“你晒不晒?”
这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吗?
沈书黎不解,但还是顺着她的问题仔细回道,“晒。”
“这都中午了,但凡是正儿八经买菜做饭的,都不会这个点儿出来买菜,人家早早的就买好了。”孟予安道。
正儿八经买菜的,是不可能分不出来菜是真新鲜还是假新鲜的。
所以卖真的新鲜菜的摊子到了这个点儿才会所剩无几。
而卖假的新鲜菜的摊子到了这个点儿还是满满当当。
一切仿佛都在情理之中,但看上去又是那么的出乎意料。
沈书黎摇了摇脑袋,最终放弃了买绿叶菜这个想法,直接带着孟予安左拐,走到尽头后,去了第一家的肉铺,轻车熟路的开口,“老杨,给我切一斤肉,再来一根棒骨。”
以前在农场吃自家种的菜习惯了,猛地一出来买菜有些没经验。
但这买肉对于沈书黎来讲,可是熟的不能再熟的事儿,肉的好坏他还是能分清的。
从对老板的称呼上就能听出,他和老板之间的熟稔程度。
而孟予安则不一样,她常年扎根在地里,对于肉的熟悉程度,只有它被变成美食端上桌的那一刻。
所以她除了用充满好奇的眼神打量了一下这个肉摊的环境以外,旁的也没说什么。
她看了两眼眼前的肉摊,脑海里闪过了一瞬刚刚路过的肉摊的感觉,瞬间明白了沈书黎是这里熟客的原因。
无他,只因这个摊贩格外干净,和沈书黎洁癖的癖好正好对上。
这老板八成也是个洁癖,从他选好肉,要先把砧板、刀和肉分别洗一遍才开始处理上就能看出来。
处理完肉块儿,他甚至还转到池子跟前又洗了手,才处理棒骨。
沈书黎递过去钱,拿过来肉,扯着孟予安的手,两人顺着原路返还。
孟予安甚至还特意拿过沈书黎手里的肉看了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