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对姜维这样投奔蜀国,最后落得身死宗灭的结局,而加以批评贬低,却不考虑其他方面。
这是有悖春秋褒贬本义的,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朴素清廉的人,实在是可以作为一时仪表之范的杰出人物啊!”
姜维不懂为官从政之道几乎也没有挚交好友,只有在极度压抑的情况下有过发泄的情况,第八次北进失败后,一向不服气姜维的杨戏在酒后言笑,军队回到成都后被贬为庶人。
可以说,姜维是孤独的。
二六三年八月,魏司马昭三路伐蜀,姜维孤掌难鸣,钟会破汉中进逼剑阁,邓艾突破阴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
在剑阁守备的姜维听到这个消息时居然没有放弃,暂降钟会,静待钟会进成都后与邓艾翻脸,得知钟会彻底叛变的姜维激动不已,在他心底有了一个复国大计。
他给刘禅密书写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写魏氏春秋的东晋人孙盛在八十多年后到蜀地,还见到了当年姜维给刘禅的密书。
听蜀地人说姜维当年想假降钟会,再找机会杀之以复蜀土,可惜没能成功,遂至泯灭。
二百六十四年正月十八,钟会反叛失败被乱军所杀,六十三岁的姜维也死在乱军中。
士为知己者死,对于一个藏器在身或是长期才志难抒的人,知遇之恩就如同你渴死前的那一滴水。
在每个时代里很少有人在价值观堆砌成型后还能在家磨个几年剑的,所以知遇之恩这种情感难以被理解,姜维的执着也一样。
一个连大耳朵都没见过的人,振兴大汉的战前口号多数都喊不响,从不觉得姜维是一个心系大汉运祚甚至真心能接受刘禅做他主子的人,他自己也明白才能远不如那个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男人,尤其是内政的运作,所以识大体地在受到蒋琬费祎这俩主内的人长期压制的情况下姜维仍能扛着重压领着小部队执着地执行着他觉得自己唯一擅长的丞相遗志中的一部分。
所谓爱屋及乌,丞相的遗志里包含的大汉运祚、北伐大业和那位刘后主,一朝知遇之恩,一生奋力回报,可以说从姜维的身上看到了那个羽扇纶巾男人的影子。
这也是几千年来蜀汉人物从刘关张到诸葛姜维一直被偏爱的原因,尤其在主流价值观稍偏功利主义强目的性的后世。
这是因为蜀汉的主角们有情有义,有始有终,有大豪情亦有大悲情。
…………
“士为知己者而死?”
“好,说得好啊!”
始皇帝嬴政笑了。
他没想到,还有这种品质的人。
实在是太难得了。
在哪个社会,不都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可以说这种精神品质,让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这么一看,这姜维的确挺悲情的。”
“悲情的人,悲情的结局。”
“哎……”
…………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