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朱氏就吩咐丹姨娘去厨房把粥热好。
按常理,丹姨娘守在厨房把粥热好后,直接将粥端进大殿递给老夫人就好了。
可是就如丹姨娘要在朱氏面前卖乖一样,朱氏也需要在老夫人面前表现,故而一早就吩咐了丹姨娘,粥由她亲手去端。
也就是去端粥的那趟,她在门外就见到了一里之外的骡车,刚从官道拐上进村的岔道。
彭氏连忙上前牵过朱氏的手,拉着她一起进到殿里。
“大嫂,外边冷,快,咱快进去。”
朱氏被彭氏的力道顺着,不得已进了殿内,但也忍不住回头看停在门外的骡车。
虽说被遮挡了视线什么都看不见。
“那,那骡车,你们怎么坐骡车回来的?今日怎么回来得这么早?是出什么事了吗?”朱氏着急地问道。
“大嫂子,别担心,没出事。今日赶上了县城赶集的日子,冬笋卖得好些,这不,半日,就收工了。”
朱氏脸上一喜:“全卖完了?你们可是带了二十斤去啊?前两日才卖了七八斤。”
昨日朱氏一直待在殿内,彭氏回来时,也并没有起身看看,故而也没关心她们带回来的篮子里是什么情况。
彭氏说和前一日一样的光景,她自然就相信了。
进城的五人已经达成共识,之前的情况就不和家里明说了,就从今日开始把情况向家里交代清楚。
“是的,都卖完了,也是赶了个好时候。”
去掉了忧心,朱氏又开始关心起门外的骡车来。
“那骡车怎么回事?”
殿门离老夫人所在的火堆旁本就几步路,就这两句话的功夫,朱氏和彭氏都已经站在老夫人面前。
一碗粥,老夫人做主分成了好几份,她自己留了几口,给朱氏也留了些,其他的让人喂给还抱在手上的三个婴孩。
彭氏她们到时,老夫人刚刚吃好,把空碗递给旁边等着伺候的丹姨娘。
彭氏笑着道:“正要和娘说这事了。还是咱家萦丫头有孝心,这几晚大家没休息好,丫头嘴里没说什么,可却全记在心里了。上次卖衣服剩下的一点钱,今日就全用在这上头了。”
“哦?萦丫头买了东西回来?”老夫人并没看到院外的骡车,只是听到门外的动静,朱氏不用吩咐就起身去查看情况。
这时何姨娘已经进来了,手中拿着那根有背靠的竹椅,竹凳在她们落地后就被傅则萦接过手去。
何姨娘把竹椅在老夫人旁边摆好:“来,夫人,坐这个。”
这几日,老夫人也是和其他人一样,直接坐在地上,或蜷缩着腿,或将腿伸长摊在地上。一小会而还行,时间一长,也是倍难受,只能靠是不是站起来纾解一下。
老夫人就着何姨娘伸出来扶她的手臂站起来,然后坐在竹椅上,小心翼翼地靠在椅背上。
瞬间的舒适,让她几乎落泪。
“萦丫头,是个好孩子。以前,是我糊涂了!”
朱氏劝慰道:“娘,别念叨这些过去的事了。现在咱一家老小上下一心把日子过起来就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