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杨文英看着手里这份榜单,一会笑一会愁。
这些孩子们的资质参差不齐,年龄大些的孩子,被家中琐事缠身,连一半都没默写出来。
田宝来得了倒数第二名,肯定又要被宝珠狠狠教训。
沈瑶坐在床边泡脚凑过去瞅了一眼,看到上头排名,忍不住笑出声:“冬生表弟看来还是要和罗墩子几个小娃一起去大班做同窗呀。”
“你还笑的出来,看看你自个排第几。”
沈瑶擦干脚上的水,“第五名,挺好的呀,我字都写对了,就是漏了半句没写。”
杨文英恨铁不成钢,逼着沈瑶又背了一遍,还是不肯让她躺下休息。
“明日算学考试,赵老师也要参加,让你把出的题目告诉我,写在纸上。”
沈瑶围着被子喊冷,坐在床上不肯下地,杨文英只好挪了桌子到床前,一人口诉一人将试题写下。
翌日,清晨。
沈瑶和杨文英先考生们一步,将试题写在每个人的沙盘上。
孩子们有序进入教室,等沈瑶一声令下,再次奋笔疾书。
两日后,学生们的排名便出来了,谁去大班,谁去小班也一并定了下来。
发榜这一日,不用里长敲锣打鼓,村里男女老少都齐聚在晒场等待着自家孩子的成绩。
综合排名第一名:罗墩子和张春芽并列,
第二名:石头,
第三名:黄冬生。
待沈瑶念完每个人的名字后,便让罗墩子和春芽两个娃娃上前来领奖。
赵小福看着两名爱徒都得了第一,与有荣焉的各送上一沓纸。
且告诉两人,日后他便开始教二人提笔练字。
杨文英则是将哥哥制作的毛笔郑重的交到两人手中。
底下的学生们立刻为二人鼓起雷鸣般的掌声。
张春芽和罗墩子握着属于自己的奖励,小脸红扑扑的。
两家大人也都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也有那心里不是滋味的乡亲混在人群里说酸话。
老郑头家的两个小孙子名次都排在最后头,背着手不高兴的喊道:“这笔和纸给春芽不糟蹋了吗,她一个女娃要这些干嘛,还不如给石头,男娃练好字,将来也能参加科考。”
“是呀,将来若是墩子和石头考上状元,咱们村也能跟着沾光,春芽,把纸笔给石头吧。”
在这些人的认知里觉得女娃用不着都很多书,长大迟早是要嫁人,倒不如留给有需要的人。
张春旺听到郑伯伯的话,不等爹娘给姐姐做主,小小的身板挡在姐姐面前,昂起脑袋同他理论,“这是我姐姐凭实力得来的,凭啥要给旁人。”
石头在人群里赤红着脸,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春芽,我没想要。”
张春芽手里紧握着纸笔,视线落到三位老师身上,在老师们的眼里看到了对自己的鼓励。
于是从弟弟身后站出来,她长这么大,头回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反驳长辈们说得不对。
“郑伯伯,这纸笔是属于我的,石头他下回也能凭自己的实力得到,不需要我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