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泽看着自己还只有百分之十的满意度,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当即顺坡下驴,继续道:“诸位前辈有如此好学之心,晚辈实在佩服。请前辈勿要如此,晚辈不过是借花献佛而已,当不得前辈如此姿态,既然前辈想听,晚辈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一个想教,一个想学,简直是一拍即合。
当即易泽也不再犹豫,手一挥,画面一变。
刑场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处古战场。
萧瑟秋风,肃杀,森冷。
营地之中,旗帜招展,止不住的颓丧气息。
这是项羽所在。
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此刻显露出一股子暮年之气,仿佛是一个垂垂老矣的帝王。
观众们眼见如此情景,直接便将曲名说了出来。
“这是四面楚歌啊!”
“《十面埋伏》!项羽兵败垓下,刘邦用计涣散其军心!”
“成王败寇,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终于要迎来自己人生的最后一幕了。”
“你们听,是琵琶的声音!”
此刻,萧瑟之地,琵琶之声顿起。
何为《十面埋伏》?
此曲主在描写刘邦以及其麾下汉军,英勇善战,智斗项羽,乐曲高昂几月,气势磅礴,丝毫不见任何颓丧气势。
此曲一开始便是两军决战垓下,一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金声、鼓声、剑努声、人马辟易声“此起彼伏,然后一阵沉寂。胜负已见分晓,一片哀怨的“楚歌声“响起,英雄末路的项羽发出“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后有“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等等。
既有雄壮慷慨之声,亦有对英雄末路的哀婉叹息。
但整体气势,依旧雄浑壮阔,更多的是表现出汉军的勇猛!
一曲终了,人心震撼。
曾侯乙编钟听的连连叫好,直拍手道:“好一个《十面埋伏》,当真是气势磅礴,有如滔天骇浪,扑面而来,能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好得很,好得很!”
易泽趁热打铁,手指一动,画面一转,道:“英雄之雄壮气概,让人感叹,但女儿家之心思,也未必不能让人肝肠寸断!”
说话间,《汉宫秋月》得旋律响起。
依旧是琵琶曲,但此刻的琵琶曲,与之前的《十面埋伏》已经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十面埋伏》表现的是英雄气概,而《汉宫秋月》则是一种哀怨悲秋的无可奈何,以及寂寞清冷的生命意境。
闻之,似乎让人如坠深秋,顿觉身体发凉,心中哀愁。
曾侯乙编钟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内在的愁绪,但也能够感觉到,音乐中包含着的对现有局势的一种积极求变。
恰如《汉宫秋月》的原型王昭君一般,既然在汉皇宫廷之中难有出头之日,便直接放手一搏,拼出一条新的道路。
也恰是因为如此,一个女子在史书上千古留名,被无数人所传诵。
现在提及那个时代,还有谁能与王昭君相提并论?无论是名声,还是贡献。
“妙啊,妙啊!”
曾侯乙编钟忍不住发出感叹之声,“此曲看似哀婉凄楚,但蕴藏在更深处的地方,有一股勃发之生机,教人积极求变,不固囿于现有困境,属实是妙极!”
观众们一听这般解释,也顿觉耳目一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