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影响下的翻译界思想改造,在此基础上召开的全国翻译会议制定了国家翻译政策和方针,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翻译事业;
二是成立以外文出版社为代表的国家对外翻译机构,统一管理翻译工作;
三是人员调控与改造译者的身份认同。
而《中国文学》(neteseLiterature)在1951年应运而生,这份刊物是唯一对外公开出版的英文刊物,也是“十七年”时期国家唯一公开出版、持续向国际行的刊物。
它译介了大量的古典文学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截至1966年,《中国文学》杂志社对外翻译出版的作品达1ooo种,外译文种达4o种,开创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事业的第一个高峰。
是当时以及这个年代,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学的主要渠道。
也致使一大批作家和他们的作品通过这份杂志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张黎同志,来这么晚啊?”
门卫传达室站岗的年轻门卫,看到张黎走了进来,黝黑的脸上不禁一热,鼓起勇气开口道。
“是啊,苏喜同志。”
张黎转头看去,下意识捋了捋额头的刘海笑着说道。
“叶主编已经来了,你快进去吧,别被逮到了。”
苏喜冲她挥了挥手,有些着急的说。
退伍回来之后,他被分配到杂志社站岗,因此喜欢上了同龄的编辑张黎,只不过心中自卑外加害羞,故而从未说出口。
“谢谢。”
张黎闻言心头一跳,连忙快步离去,只留下一声微乎及微的感谢。
《中国文学》杂志社较其他杂志社特殊,平时散漫一点没事,但涉及到工作就比较严肃了。
毕竟她们是少数的几个对外刊登的杂志刊物,容不得马虎。
这也算是一种外交,外交无小事嘛。
拿着报纸一路回到办公室,脚步匆忙,好在没有碰到叶君健主编。
这个老头子可太严厉了。
回到座位上的张黎翻看起最近的新闻,尤其是《文艺报》,最近这段时间她一直忙着对接工作,倒是落下了一些新闻。
一份份看来,当看到十号这天的《文艺报》时,张黎光是看到这个标题,就忍不住心头一跳。
当之无愧的儿童文学大师,未来已来。
张黎心中很是好奇,这段时间究竟生了什么事?
连儿童文学大师都出现了。
张黎有些懊悔现在才吃到这个瓜,这都过去三天了。
说起到儿童文学,她心中倒是浮现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程开颜。
这也是她唯一认识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们是在儿童节的时候,儿童文学杂志社和朝阳的青年服务队去儿童福利院的时候遇到的。
印象中那个年轻人很有趣,故意等所有人离开后,跑回去捐了几百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