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是假,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程开颜淡淡道。
“拭目以待吧。”
宁绾嘉冷哼一声。
……
一转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儿童文学三大母题》的论文初稿最终在周三完成,二人又花两天反复修改和订正。
蒋婷与程开颜二人这才在周五,完成了所有的论文工作。
这天下午,二人在办公室用牛皮纸将论文稿子装订好,只是这个论文作者的排列,让两人有些纠结。
“我们还是并列一作吧,小姨您的贡献不比我少多少。”
程开颜诚恳道,事实上没有蒋婷提醒和帮忙,这篇论文到八月底都不一定能完成。
可以说蒋婷一个人给程开颜提高了一倍的度。
“不必了,一个通讯作者即可,赶紧定下来,找方主任盖下章。”
蒋婷摇了摇头,拒绝了。
即便是七八十年代,对论文作者的贡献和排名已经有了明确的共识。
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就是两个贡献最大的人。
当然,也可以并列一作。
至于找方主任盖章,则是学校的逐级审批,打上北京师范大学的烙印。
不如后世那样严格,只是一个象征性的意义。
二人来到方主任的办公室说明来意。
方主任拿着开题报告看了看,现是儿童文学相关的论文,便粗略的看了看论文。
这篇论文的标题也比较大,写了个儿童文学的母题。
“这小子毕竟是第一次写,难免有些纰漏,这种大题很难写,不过勇气可嘉。”
方主任心中暗道。
他接着往下翻了翻,惊讶的现这篇文章针对母题的具体案例分析,做得相当到位。
从第一篇叶圣陶老先生的《稻草人》,论文中就足足分析了三十多页,可见其认真程度。
虽然方主任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但这点儿眼力还是有的,他觉得这篇论文应该会是个不错的论文。
“写的不错,我这里可以通过,就还是像蒋教授一样投给《北京大学学报》吧。”
方主任看着眼前这两个年轻人,心中对二人的看法再次生改变。
这篇论文有没有突出贡献暂且不清楚,但程开颜已经展露出搞研究的天赋。
文章写得好,搞研究也是个不错的苗子。
“小程同志再接再厉,继续加油!”
方主任拍拍手鼓励道,对程开颜的表现非常满意。
心想先拿核心期刊试试水,能过最好,不能过也没什么,还能得到些修改意见,到时候再投其他期刊就是了,实在不行投给自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盖完章,二人出门,到邮局将其投递给《北京大学学报》。
“走!吃一顿庆功宴!”
末了,程开颜和蒋婷又来到灯市口小学接徐玉秀,三人在东风餐厅搞了个庆功宴。
三人都很开心,甚至还喝了点小酒。
感谢第11根弦的1oo点打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