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娟和赵心怡连忙劝说,可无论怎么劝,李秀兰就是不愿意吃。
这让她们很不解,也很无奈。
她们不理解李秀兰这行为也是正常的,因为她们没有经历过李秀兰所受到的那些苦难。
遥想当年,李秀兰为了支撑起这个贫苦的家庭,去镇上做泥水小工,就因为从镇上回山沟村的摩托车车费比较贵,她宁愿选择徒步走三四个小时回家,也不愿意花那十五块钱的摩托车费。
另外做自家楼房的时候,因为拖拉机要二十块钱的费用,她觉得贵了,她就宁愿自己动手去搬运建筑材料,也不愿意花那20块钱的拖拉机费用。
15块钱的摩托车费和20块钱的拖拉机费她都不愿意出,何况是这50块钱一份的米饭和30块钱一份的面条?
长久的贫穷,使得节俭已经刻进了她的骨子里头。
让她在省钱方面,变得比王长根的死要面子还要固执。
李秀兰和王长根不愿意吃这火车上的快餐,那杜小娟和赵心怡自然也不便于自己吃。
她们自己吃,让人家两个老人家干瞪眼看着,很明显不礼貌,要是让两个老人产生什么误会,那就更不好了。
所以她们就只能跟着挨饿。
饿到下午两点多,赵心怡实在有点忍不住了。
她就找了个借口,拉杜小娟一起去上厕所,然后对杜小娟说:
“娟姐,要不咱们自己点饭吃吧,我实在饿的不行了,再不吃可就要低血糖晕倒了,我没吃早饭呢。”
杜小娟见赵心怡脸色确实不太好,就说:
“那你去前面的餐厅车厢吃吧。”
赵心怡这时问:
“那你呢?”
杜小娟苦笑:
“他们不吃我哪好意思自己吃?”
赵心怡不免埋怨:
“他们也真是的,不就是贵点而已吗,至于这样省吗,又不是穷到饭都吃不起!”
杜小娟无奈笑道:
“老人的观念很难改变的,他们节省,并不是他们的错,而是他们生存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没必要去苛责什么。”
赵心怡这时说:
“要不这样吧,等会我吃完饭回来的时候,给你们买三个泡面回来,我就说泡面三块五一个,这样他们应该会吃了吧?”
杜小娟笑着说:
“还是心怡你脑子灵通,那你等会吃完买泡面回来吧,对了,看有没有糖果,有的话也买一些,我就怕他们连泡面都不吃,那吃点糖果至少不至于低血糖饿晕过去。”
赵心怡忙说:“好的好的。”
与此同时,不忘吐槽一句:
“坐着几千块的一等座,却去省那几十块的饭钱,也是没谁了。”
赵心怡去了餐厅车厢,杜小娟自己一个人回到座位上。
“心怡她去哪了?”
李秀兰见赵心怡没回来,就问了一句。
杜小娟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