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 第213章 第 213 章(第2页)

第213章 第 213 章(第2页)

裴少淮的心口生疼,竟希望黄青荇千万不要如此不堪。

……

舟移岸远江烟浓。

裴少淮久久站在船尾,怔怔南望。

杨时月拿了件披风出来,为丈夫披上,道:“当心秋寒。”

她陪丈夫站了好一会儿,纵是只相处了几日,杨时月亦能感受到邹家的那股子正气,还有老爷子身上那股子侠气。

她感慨道:“见过官人曾经的恩师故人,才知晓,官人身上的点点滴滴皆有来处。”

……

……

另一边,为了诵读双安州呈上来的万民书,皇帝特办了个大早朝——京中文武百官,若无要事,不得不来。

余通政使诵读的本事了得,铿锵有力,声洪如鸿胪寺官,却不拖沓绵长。

又因文武百官皆在,泱泱一堂,竟有几分传胪大典的气派在。

对裴少淮开海功绩早有耳闻的官员,从百姓的角度,再听一回,另得一番感悟。而那消息不甚灵通的,头一回听闻这些事,余通政使每读一句,都叫他们愣上一愣,继而一惊,还没反应过来,下一句又念出来了。

万民书已经够惊人,原以为全书写的是一件事,岂知一句话便是一项功绩。

原来功绩是可以一句接一句的。

别人的功绩书大抵会描绘些艰辛过程,而裴伯渊的功绩只有冷冰冰的数字,譬如斩获了多少倭寇,收了多少船税,修建了多少学堂,富了多少民众……

尤其是那些这两年新入京上任的,从前在朝中听别人说起裴伯渊还有些不以为然,以为他已是曾经辉煌、明日黄花,如今一听,原来自个才是个“参差”。

若说文官尚且端着个架子,武官们则不拘这些,黯然全写在了脸上——裴伯渊抗倭这份功劳,着实狠狠抽了他们一记呀。

若非还有燕缇帅在,他们的脸面不知该往何处放了。

算是敲了个警钟。

不管众人怀揣着什么别的心思,对于裴少淮这份功劳,他们是服气的。都是修行过的老狐狸,功绩轻重、事情难易,一听心里就有了数。

随后,礼部又宣了皇帝的赏赐,赏银、赏缂、赐酒、赐禄米等皆是有的,又赐织锦斗牛服一身,赐官妇杨氏五品宜人,赐荫子孙一人,免试入官。

便是说,能算上的名目,都安规给赐了,不管裴少淮是不是需要。

比如荫子孙入官,裴少淮就不怎么需要。别的官员求天子赐荫,一般都七老八十了,而裴少淮才不过二十五。

裴少淮成婚时所穿的红锦麒麟圆袍,为四等赐服,而今升到了三等赐服——斗牛服。斗牛非牛,而是虬螭,可腾云驾雾,只不过头上觩角形似牛角而俗称斗牛。

早朝最后,皇帝命道:“通政司。”

“臣在。”

“将此万民书印入大庆邸报,连发三期,传抄各府州,只字不许少。”

“臣遵旨。”

又命礼部誊抄后,张贴京都长安门外,此处正是殿试金榜张贴的地方,凡是在此张贴,最受学子们瞩目。

底下众人们都知晓,这些不过是饭前小菜罢了,看赏赐,还是要看皇帝会给裴少淮赐什么官。毕竟赐银赐酒,风光一阵便也就过去了。

三年前何等心旷神怡送走裴给事中,祝他南下多待几年,如今听闻其归来的消息,心情就何等复杂。

再一想,裴少淮离开的这几年,少了这个一个“阻碍”,自己好似也没做出一二功绩来,心情就更加复杂了。

皇帝将其提前几个月召回,正正赶上六年一度的京察,无非是想让其以京官的身份参与考察。

谁都看得明白。

六年一京察,朝廷之大计,每每京察之时,为了谋个好差事、继续官居要职,为了提携自己的门生、长自己的势力,十分考验诸位京官们的演技。

而京外的官员,亦虎视眈眈,不停为演技派们喝彩着,等着机会能派到自己头上。

靡然成风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