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对张良的仇恨来源一时半会儿也很难说清楚,可能是意识到。
张良美其名曰的合作,不过是把项家当做一个全能“提款机”,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的,每次的方案又说不了多少,藏着掖着地根本没把他们当作是一家人。
不说一家人,起码得是一起作战的兄弟吧?显然只有项家人是这么想的。
项梁和项羽在商量下一个方士找谁的时候,那边被项羽惦记着的张良也收到了消息。
消息来源不是他的情报网,这是对他来说最致命的。
这个消息,甚至是从刘邦那里知道的。
刘邦当然不会有情报网这个东西,即使是有也不是现在这个时候,怎么也得等到他加入争夺地盘的时候。
所以,这情报来源……
也不是萧何,是上头一路传下来的。
关于方士们极其努力,已经有超过二十位方士成功研制出来了火药,威力还不错。
现在征集大家的意见,剑指何方。
搁这儿求策来了。
张良一看就知道,嬴政这是在学天书呢,让百姓给他提意见。
张良觉得这个方法真的,只适用于天书。
换在嬴政身上是成功不了的。
一方面是提出意见需要有一定的水准,也需要有相应的胆量,朝堂上多的是看得清局势,但是没胆子忤逆君主的人,最后和王朝共沉沦。
另一方面则是,才修生养息没多天,黔首们还没过上几天的安生日子,怎么会有人支持出征。
天书的煽动性再强,大家也知道,一旦打仗,徭役也好、兵役也罢,高高在上的掌权者怎么能知道黔首的苦。
还没等沛县出问策的反应,张良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布局,到时候一旦有黔首叛变,他的人就能第一时间整合这些散兵游勇,到时候给秦朝蓄力一击。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十分之残忍,对张良而言。
老秦人支持嬴政,也就罢了,毕竟他们是铁血秦推,嬴政单推人,基本上不会反对嬴政提出的意见,哪怕这个意见可能需要用到他们亲朋好友乃至他们自己的生命去填,甘愿成为把大秦推向高峰的那个助力,即使自己看不见那一刻。
这些人张良原本就没有策反的打算,本身也没办法策反,这是大秦的根基,是他们能打败六国的根本,短时间内想要瓦解是不可能的。
要么等着嬴政把这些人消耗完,要么就只能细水长流,一点点从根里腐化,然后挖这个墙角。
张良一开始的目标就对准了和他一样原本非秦国的人,六国人对秦的归属感还没有那么强,之前的煽动就是的,有理有据,再加上充沛情感,简直是作为炮灰,阿不,作为盟友的理想型人选。
但是,谁能想到,以往还有些许惦念旧国情怀的这批人,居然没有被张良撺掇成功。
他们甚至很理智地考虑关于自己什么时候上战场合适。都想着通过秦的军功晋升的制度给自己捞点好处呢。
无他,单纯是因为嬴政都动作一直都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