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根据天书教的生物学知识,年年优选良种,自己在实验田里面栽种。
一年发下去的种子比一年的好,一年收上来的种子也比一年的多。
也从其他国家或是买卖或是交换过来了外族的其他品种的粮食,然后自己种。
以前是没办法进行这样的操作的,因为种地养活自己都成问题,又谈何种些不常规的东西。
收成谁来保证呢?而没了收成,饿死又有谁来管呢?
自然是没人保证,没人能管的。
而现在,今时不同往日,良种提高的产量,总算是让朝廷有底气给农户们提供更有安全感的行径。
那就是颗粒无收可以根据往年的纳税记录,领到不少的农业补助,在往年听起来像是童话故事。
甚至还有更加童话的,那就是大宋居然拒绝向周边国家上交岁贡了。
这事多新鲜啊。
也正因为这样,朝堂氛围更加紧绷了,需要有人带兵打仗了。
如果是往年,直接决定由拿个文官,搭配宦官,俩一起去领兵就好了。
但是今年,已经改过自新的大宋,朝堂上也有了不少武将。
武将们在朝堂上生活的还算愉快,作为承了天书的情,才能快乐上桌吃饭的武将,在这段时间承了更多的情。
因为和以往说几句话还要担心是否丢脸的的武将状态不同了,今年文官们不仅嘴下留情,还会帮武将们说说话。
相当于在小组作业是主动拉扯自己不成器的同伴了。
而对于打仗,武将们是有些信心的,不多,都想着,打不赢到时候至少可以以身殉国。
想法十分惨烈,好在应该是走不到这样的结局了。
因为!
他们也研究了新的火药,新的火炮。
比以往的威力更大,也比以往更好制作。
甚至,在已经有的□□的基础上,再度改进了枪支,造的不是小巧轻便的类型,而是狙击枪方向,十分暴力了。
像是这样的变化,在大宋的朝堂上出现了不少。
大家都在潜移默化地,从守旧派慢慢走向中立,又慢慢变成改革党。
在表明要有一场战斗的时候,甚至有不少大臣,都回家静心准备了骂战,阿不,辩论。
虚空索敌的对象都抉择好了,最后发现,嗨,大家都支持打仗。
有粮食,有人,有火药,有从上到下,改变“怂宋”这个称呼的决心,大宋已经和之前是两个大宋了。
在“体制内”的欧阳修,兼职去学了农业,而在“体制外”的苏轼,则学了外族语言。
苏轼顺着天书给的思路想了一下,觉得同步翻译成外族的话,是很重要的,他没学别人家的,要学就学天书夸的最多的,挑了日不落家的英语来学。
要不怎么苏轼在科举中能一举中举呢,是真的有自己的学习能力,很强,英语完全不是对手。
苏轼学会了英语之后,不仅给自己的薄薄的诗词本进行翻译创作,甚至还给其他人的也进行了修改,当然,是在得到同意的基础上。
翻译加上一些意象的解释,没当官的苏轼,也忙的飞起。
他这样好学且勤奋的态度,感染了大部分的书商。
和不同的诗人、词人联系的书商,都会第一时间再和苏轼沟通,进行一个翻译的大动作。
一开始苏轼是纯义务,就多个署名翻译的权力,之后嘛也靠这个赚了点钱,算是勉强能养活全家人。
只不过,他弟弟完全不需要他来赚钱。
苏辙有自己的赚钱手段,他不知道怎么收买到了几个来自别的国家的间谍,进行一段时间的观测之后,果断上报了朝廷,得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笔外快。
不止一笔,来钱快得很。
不愧是之后会提出重赏间谍,得到情报,从而能进一步省下来驻军的钱的人。
在认识间谍上有自己的能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