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旭帝看着御案上红彤彤的金丝小枣,因是快马加鞭运送至京城的,看起来依旧新鲜诱人。
他拈起一颗放进嘴中,一口咬下去后,满口生香,口感鲜甜酥脆,细嫩无渣。
他满意地笑了笑,“这便是产自陆和县的映山红?味道不错。”
荣云笑盈盈地回:“是的,皇上,今儿个一大早就送到了。奴才听闻这映山红的名字还是季大人取的呢,取自‘碧空碎彩映山红’。”
永旭帝:“季爱卿倒是巧思。”
荣云顺着皇帝的话道:“可不是嘛,不然皇上也不会为他御笔亲题‘才高行洁’了,且季大人可是您钦点的状元郎。”意思是没有皇帝慧眼识英才,又哪里发掘得了这样的人物?
永旭帝惬意地放下茶盏,想了想,再次伸手拈起一颗映山红。
他一边打量这颗圆润饱满的金丝小枣,一边大笑道:“哈哈哈,得了吧你,净会说些好听话。朕这师弟自幼便聪慧过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本无甚门路认识什么名师大儒,可偏偏他不知从哪知晓了陈太傅在临山县的事,就自个儿想法子去拜了太傅为师。”
“后来又在朕势微时投效于朕,这些可都是他自己主动争取而来。”
话落,他将金丝小枣放进嘴里细细品尝。
荣云听皇帝叫季泽为师弟,他捏着嗓子惊呼道:“季大人真是好运道!幼时与皇上同一个先生,后又得遇明主,正所谓君臣相宜,实乃一段传世佳话呀。奴才认为,季大人能效忠于皇上,想必对方亦觉得是他之幸罢。”
永旭帝勾起唇,问:“又何尝不是朕之幸?”
荣云心中震惊,哪敢回这话。
天子宠臣,不外如是。
半月以后,最新一期的报纸出炉。
朝廷政策板块出现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咏映山红》。
有关注时事政治的读书人看到这名字,表情一怔,这文章不应该投去诗词歌赋板块吗?怎么放在了朝廷政策这一版面上?
待他仔细一读,豁然明白,原是庭延府的“兴乡村”计划汇报成果来了!
不少百姓们这一年一直关注着庭延府的坎儿井工程,因是第一次以全民监督的身份参与朝廷政策,大家热情都很高。本来以为坎儿井建设完成,他们的监督任务也就结束了,没想到居然还有成果汇报。
“碧空碎彩映山红。”
“好诗!好名字!”有对季泽推崇备至的读书人喝彩道。
“这映山红不就是个枣子,还起个这么文雅的名字,真有文章中写的那般好味道么?”有人怀疑。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们圣上可是第一位品尝映山红的人,你猜圣上尝完后什么表现?”
周围的人瞬间围拢过来,好奇道:“什么表现?”
被问的人挺了挺身板,清了清嗓子,道:“映山红皮薄肉脆,满口蜜香,圣上一时间惊为天人,连吃一盘后大赞道:仙果亦不过如此!”
“仙果!?”
“圣上还吃过仙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