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宫内,向丁的怒火几乎将空气点燃。他从未想过,在他励精图治,试图打造太平盛世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触目惊心的阴谋!“好,好得很!”向丁怒极反笑,“朕倒要看看,是谁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兴风作浪!”他迅速下令,彻查此事,将所有参与阻挠新政、勾结山贼的官员和豪强一网打尽,绝不姑息!同时,向丁派遣得力干将前往各地督促新政推行,并对受灾百姓进行安抚和救济。消息传到郑县令所在的郡县,百姓们无不欢欣鼓舞。郑县令早就在自己的辖区内积极推行新政,兴修水利,减免赋税,深得民心。如今,见皇帝如此重视民生,更是加倍努力,将新政落实到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人。“陛下英明!”李乞丐站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新修的水渠,老泪纵横,“这几年,多亏了陛下推行新政,我们这些穷苦百姓才能吃饱穿暖,过上好日子啊!”“是啊,”周工匠在一旁附和道,“以前我们这些工匠,一年到头也接不了几单活,如今朝廷大搞建设,到处都需要人手,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向丁的铁腕治理下,各地的新政阻力很快就被清除,各地官员纷纷效仿郑县令的做法,积极推行新政,一时间,民生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丁瑶也在积极奔走,她组织的慈善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助困中来。她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将朝廷的关怀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娘娘,这是这个月的账目,请您过目。”一名宫女将账本递给丁瑶。丁瑶接过账本,仔细翻阅起来,她的目光在每一笔款项上停留,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了实处。突然,她目光一凝,指着其中一笔款项问道:“这笔款项是做什么用的?”宫女连忙解释道:“娘娘,这是拨给郑县令的,他说要……”丁瑶沉吟片刻,放下账本,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郑县令……”“郑县令怎么了?”丁瑶放下账本,秀眉微蹙,郑县令是她和向丁都很欣赏的地方官,能力出众,勤政爱民,一直是他们推行新政的标杆。“回禀娘娘,”宫女恭敬地回答,“郑大人说,他想在辖区内开办职业培训学校,教那些没有田地的百姓学习一些手艺,将来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丁瑶眼前一亮,这个郑县令,还真是总能想到旁人想不到的地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很多官员都明白,却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真正付诸实践。“这个主意好!你去告诉户部,就说是我说的,拨款一万两白银给郑大人,让他放手去做!”“是,娘娘。”宫女领命而去,心里对这位皇后娘娘更加敬佩,不仅心地善良,还如此有远见。消息传到郑县令耳中,他激动得热泪盈眶,他知道,有了这笔钱,他就可以帮助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了。他立刻着手筹办职业培训学校,聘请经验丰富的匠人担任教习,传授木工、铁匠、纺织等实用技能。而另一边,孙县令在向丁的严厉督促下,也开始硬着头皮推行新政。他原本以为,这些惠民政策不过是皇帝的一时兴起,做做样子罢了,没想到向丁竟然如此较真。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他不得不硬着头皮,开始效仿郑县令的做法,兴修水利,减免赋税,赈济灾民。起初,他只是敷衍了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亲眼目睹了百姓们的生活因为新政而发生的巨大改变,原本荒芜的田地重新焕发生机,原本愁眉苦脸的百姓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内心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或许,”孙县令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景象,喃喃自语道,“我真的错了……”这一日,孙县令微服私访,想到民间体察民情,看看新政的落实情况。他走到一处茶摊旁,要了一碗茶水,与邻座的老者攀谈起来。“老丈,您看如今这日子,比起前些年,可好些了?”孙县令试探着问道。老者呷了一口茶,缓缓说道:“好,当然好了,这都是托了当今圣上和……”说到这里,老者突然顿住了,目光落在孙县令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似乎认出了他……茶摊老者的话戛然而止,浑浊的双眼却像是能够看透一切般,直直地盯着孙县令。孙县令被他看得心里发毛,故作镇定地问道:“老丈为何不说了?”老者没有回答,反而转头朝旁边一位正在喝茶的精壮汉子问道:“周老三,你说说,这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好过多了?”被叫做周老三的汉子正是周工匠,他放下粗瓷茶碗,爽朗地笑道:“那是自然!以前我哪敢想能天天喝上茶啊,也就过年过节能沾点荤腥。现在日子好了,我靠着手艺,顿顿都能吃饱,还能攒下钱来送儿子去学堂读书!”老者又指了指不远处一个正在给孩子喂饭的妇人,说道:“还有李家媳妇,以前她男人死了,一个人拉扯两个孩子,吃了上顿没下顿,要不是皇后娘娘的善举,怕是早就活不下去了。现在好了,她学会了纺织,靠着自己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孙县令顺着老者的目光看去,那妇人他认得,正是李乞丐的妻子。以前他只当这些百姓是蝼蚁,从未正眼瞧过,如今再看,却发现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圣上和皇后娘娘都是难得一见的明君啊!”老者感慨道,“他们推行的新政,真真正正地做到了为百姓谋福祉,这样的好皇帝,好皇后,咱们可得好好珍惜!”周围的百姓纷纷点头称是,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新政带来的好处,言语间充满了对向丁和丁瑶的感激之情。孙县令坐在一旁,听着这些发自肺腑的称赞,心中五味杂陈。他原本以为,这些百姓都是愚昧无知的,只要给他们一点甜头,就能轻易地糊弄过去。却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敏锐,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而他,作为一县父母官,却差点成了阻碍新政推行的罪人。想到这里,孙县令羞愧地低下了头。另一边,向丁正在微服私访,他走街串巷,体察民情,看到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景象,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陛下,”随行的侍卫低声说道,“前面就是郑县令的辖区了,要不要去看看?”向丁沉吟片刻,点了点头,说道:“走吧,去看看这位郑县令,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一行人策马来到郑县的辖区,刚进城门,就被眼前热闹的景象吸引住了。只见街道上人来人往,商铺林立,叫卖声、欢笑声不绝于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位郑县令,果然有两把刷子。”向丁看着眼前的一切,满意地点了点头。“陛下,您看,那是什么?”侍卫指着不远处的一处建筑,惊讶地问道。向丁顺着侍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座气派的建筑拔地而起,门前一块匾额上写着“职业技术学院”几个大字。“走,过去看看。”向丁心中一动,径直朝那座建筑走去。走进学院,只见里面宽敞明亮,各种工具一应俱全,一群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学习着各种技能。向丁走到一个正在学习木工的年轻人身边,笑着问道:“小伙子,你为什么要来这里学习?”年轻人抬起头,看到眼前这位气度不凡的中年人,先是一愣,随后恭敬地回答道:“回禀……”年轻人刚想说“回禀大人”,却突然想起什么,猛地瞪大了眼睛,惊讶地看着向丁,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般。年轻人张大了嘴巴,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说话间甚至带上了颤音,“您,您是……”向丁微微一笑,抬手示意他无需声张,“朕微服出巡,不必拘礼。”年轻人顿时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噗”地一声跪倒在地,语气恭敬而热烈,“草民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周围的学生和老师听到这声呼喊,也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不可置信地看向这边。待看清来人真的是当今圣上时,所有人都激动地跪下行礼,山呼万岁的声音响彻整个学院。向丁示意众人起身,和蔼地问道:“你们在这里学习,可有什么困难?”“回禀陛下,”一位年长的老师站出来,恭敬地回答道,“托陛下的福,学院一切设施都很齐全,我们没有任何困难!只是……”老师面露难色,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但说无妨。”向丁鼓励道。“只是很多百姓思想守旧,认为读书识字毫无用处,宁愿让孩子在家务农,也不愿意送他们来学习技能。”老师叹了口气,“所以,学院的学生数量始终不多。”“原来如此。”向丁点点头,表示理解。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求知若渴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责任感。他知道,要改变百姓的思想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这正是他身为帝王的责任和使命。“朕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向丁语气坚定,眼神中充满了自信的光芒,“朕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推行教育,总有一天,所有孩子都能接受教育,都能凭借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未来!”离开职业技术学院后,向丁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想实现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陛下,”侍卫的声音打断了向丁的沉思,“前面就是孙县令的辖区了……”:()三国之向丁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