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器又不是户口,很难做到挨家挨户的合适。
对于永国的老百姓来说,最难的就是凑齐买铁器的钱。
上梁沟这么偏僻,一年到头都来不了几个人,整个村里就这么一点铁器,就算没有在官府登记,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林回星十分热情地让村里人上手摸一摸他带回来的这些铁锅:“这可是精铁,要论结实耐用,那是再也找不出比这个好的了,要不是我有门路,这样的好铁哪是那么容易买到手的。”
“这铁锅五两银子一口,价格嘛确实贵了一些,不过它用铁多,你们看这锅多厚实,贵叔他是下过山的,山下的铁器都是这个价格,质量还没有我这个好。”
苏大贵爱不释手地摸着地上的铁锅,为了省去大家搬来搬去的功夫,林回星直接把十口铁锅都运到了腌料池旁边。
“这铁锅自然是好的,就是这个价格恐怕……”
上梁沟条件最好的苏大贵都负担不起这么一口铁锅的价格。
林回星十分理解的点了点头:“我也知道村里的勤快,铁器这么贵,要让村里任何一家人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银子来,都是不要太现实的。”
“我也很难买到二十几口大铁锅,我想的是大家可以两户人家,甚至三户人家合买,商量着互相岔开时间用铁锅。”
“村里的女眷不都在我这里拿了绣活吗,我看着有些手快的女眷,那绣活用不了两个月就要做好了,到时候还可以用做绣活的工钱抵铁锅的钱。”
林回星也没有说一定要村里人现在就把现银给他。
他之所以费心巴力的弄这么老些个铁锅过来,还不是想让村里造纸的产能增加一些。
林回星这话一出,村里人想了想,确实也是心动不已。
不说别人,就说苏大贵,他家里三个女眷的绣活都做完大半了。
卓宜她们又都做的最大规格的绣活,等到绣活做好,苏家一下子就能够进账九两银子。
有了这一笔工钱,苏大贵自家就可以单独买下一口铁锅,现在林回星提出可以两户人家一起购置,那他家里的压力就更小了。
苏大贵扭头看向一旁的苏大荣:“这个办法好!老二,我们两家合买一口铁锅如何。”
自家亲兄长,两人大半辈子都没有起过争执,苏大荣闻言自然是忙不迭点头:“自然可以,我们家里人口不多,也就只有两口腌料池,咱们先把铁锅买下,之后商量着用就是了。”
自家兄弟就不用计较那么多了,谁家早用一天,谁家晚用一天都差不多,没什么好争抢的。
有了苏大贵在前面打样,村里人大部分的人家都和自己兄弟或者相熟的亲戚商量好了筹钱买铁锅的事情。
加上之前的两口大铁锅,一共十二口铁锅,大部分都是两家人合买一口铁锅,有三户林回星不太熟的人家关系好,商量一番后索性三家人共买一口了。
剩下一口铁锅,马婆婆和苏大华两家人商量了一下后,决定和林回星共用。
林回星虽然也有一口腌料池,不过他是不准备常常做草纸的,这铁锅说是三个家人一起用,其实还是苏大华和马婆婆用的时间多。
两家人负担都大,林回星也不好收他们大头,只让他们一家给一两半银子就是了。
其实林回星原本是不想收这两家银子的,不过村里二十几户人家,他总归是有些顾虑的。
比如把铁锅免费给马婆婆和苏大华两家人用,村里其他花了银子买铁锅的人心里会不会有想法。
最后林回星还是决定该收的银子还是得收。
苏大华还好,女儿也在做绣活,绣活做完总能给上这笔钱的,马婆婆做不了绣活,要凑齐一两半银子就有些困难了。
不过林回星也不指着这么一两半银子过日子:“铁锅的钱先不急,你们用草纸或者其他东西抵钱也是可以的,野菜干,野山药,葛根粉之类的。
一下子背上这么多债,马桂花心里也是很有负担的。
其实她也想过,自家人手本来就不够,或许不应该跟着做这草纸卖。
然而想归想,这明显能够赚钱的事情,要让马桂花就这样放弃,她又有些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