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没有朋友讨论讲习的日子,我就静坐沉思,或者看看书,或者到处走走,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忘记培养心智,深感心态平和舒适,但终究不如和朋友讲学时的精神奔流来的更有深意,离群所居之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为之志向。这段话充分验证了你平日功夫的收获,功夫大体上也就是如此,只要不间断,等到成熟之后自然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我们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励志你所说的困惑,遗忘的毛病也只是志向,还不争气,比如好色之徒,从来就没有困惑,遗忘的毛病,就是因为好色的欲念真切的,很自己的痛仰,只有靠自己才能知道,靠自己去挠痒按摩,既然知道自己的痛仰,也就不得不挠痒按摩了,佛家所说的方便法门,正是这个意思,必须自己考虑斟酌,别人很难帮得上忙,也没有别的方法可用。
来书云上菜,尝问天下何思,何虑宜川,云由此里只是发得太。早在学者功夫故事,必有事焉,而勿妄然以虚实德,何思何虑底气向一并看为是。若不识得这气象,便有正于助长之病若任。德何思何,虑而望必有师焉的功夫,恐人坠于无也。虚实不至于有不坠于无然乎否也,所论意向却不原意只是。气吾未尽上蔡之问,与影川之大,一直是上蔡隐川之意,与孔子系词,原指稍有不同。戏言,何思何虑,誓言所思,所虑只是一个。天理更无别,别撕别率,而非为无思无虑也,故曰,童书而殊途一志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云舒图云,百虑则其未无思,无虑泄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有一个。更有何可思虑的天理源自然,既然不懂源自感而速通学者用功虽千丝万缕。只是药付他本来体用而已,不是可以肆意去安排思索出来的故名,道云君子之穴,莫若郭,然而大功,勿来而顺应,若以思议去安排,思索便是用之自私矣,何思何虑,正是功夫在圣人份上。便是自然在学者份上便是泯然的引穿,却是把左笑迎看,所以有发的太早之说,继而云却好,用功,极易自觉,其前言之未有。尽怜惜主境之论,亦是如此,今道通之言,虽己不为无解。然弟慰勉上有是,以来信写道,谢良佐先生曾闻天下有什么可以思虑的,诚意先生说有这个道理,但是你说的太早了,从学者的功夫来说,固然应该是时刻在事上磨练,时刻不要忘记,然而却也需要认识到何思何虑的气象,两者合并来看才是对的,如果不明白这种气象,就有孟子所说的拔苗助长的毛病。如果明白何思何虑却忘记了,必有试验的功夫,恐怕又坠入虚无的毛病了,必须既不滞留于友,也不堕落,于无这样说对吗?你所说的也相差不远,只是还没有彻底无泄量的问题和诚意先生的回答,只是卸良币和诚意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