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按照各国的实力划分,彼此之间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就比如,各国之间的人口数量、青壮数量、军队数量,以此就可以看出各国的实力差距。
比如我方有人口三千万,青壮六百万,军队四十万,差不多是十五丁抽一。
北周有人口一千万,青壮二百万,军队近四十万,差不多是五丁抽一。
北齐有人口八百万,青壮一百五十万,军队近二十五万,差不多是六丁抽一。
朝廷有人口六百万,青壮一百万,军队近十五万,差不多是七丁抽一。
燕国有人口五百万,青壮一百万,军队近二十万,差不多是五丁抽一。
并州有人口二百余万,青壮近三十万,军队最多可达三十万,几乎是全民皆兵。
各方势力之间之所以存在巨大的差异,一方面是因为各国军制的不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各国之间发展不同所造成的。
在军制上,我方实行的是义务兵役制度,再辅以辅兵制度和军团制度。
在三大制度相辅相成之下,我方治下的青壮都可以参加辅兵训练,从中再挑选出优异者加入军团为正规军。
因此,我方兵员众多,且军团战力强大。
北周实行府兵制度,所谓府兵其实就是职业军人,只不过占比比较低罢了。
与北周近千万的人口规模相比,如今北周的府兵数量不过二十大贵族的食秩户籍数量,这也是北周铁骑数量不多却又战力强大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北周朝廷掌控着更多的人口,这些人又可以随时化作为兵员。
因此,在不动用铁骑的情况下,北周轻易就能征召并组织起三十万大军。
北齐和朝廷都实行屯田制度,青壮们平时为民负责种田,战时为兵负责征战。
在此基础上,两方在不影响后勤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征召并组织起很多的军队。
除此以外,两方还存在着常备兵的情况,以满足各自的战略防御需求。
燕国则完全实行常备兵制度,且内部只有近二十万骑兵,并由国内五百万人口负责供养。
所谓常备兵只需要负责打仗,平时以训练为主,并不需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其他工作。
说到常备兵,其实各国都有存在,只不过数量不一罢了。
比如在我方只有襄樊军团、水师军团、淮北军团、两支近卫军团,以及阳平关、武关、襄陵的守军,总计大约十八万常备兵。
比如在北周只有十万铁骑属于常备兵;
而北齐和朝廷的常备兵就更少了,一般只有几万人的规模,且大多是负责驻守边关。
要是到了后勤补给困难的时候,这些军队也是需要进行屯田工作的,就跟我方大部分军队差不多。
至于并州方面,其内部甚至都没有形成一个国家,因此方方面面的制度都不完善。
并州军是真正的全民皆兵,能够哗啦啦都去种地,又能够哗啦啦都拉出来打仗。
各方势力之间实行着不同的军事制度,而要说具体哪一种制度最好,恐怕也很难说清楚。
只能说各有各的好,毕竟各方势力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具体情况就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比如我方占据着南方之地,山地众多,耕地较少。
在以农为本的古代,南方要想抗衡北方就只能另辟蹊径,因此只能大兴工商业。
这使得我方不可能实行大规模的屯田制度,只能采取小规模的军屯,以此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辅兵制度、义务兵役制度、军团制度,三者相辅相成才是最佳选择。
而到了北方,由于现在气候的变迁,因此就必须实行屯田制度。
如此一来,北方各势力既能稳定地方,又能同时保证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至于北方四雄之间的差异,又主要体现在民族的不同上,尤其是胡汉两族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