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城墙上的大炮、抬枪及火绳枪火光不断。
弹片在英军中飞溅四射。
刀光在城头泛起。
一名名兵勇被英军刺刀刺伤,随后吐着鲜血捉住英军,抱起来一起跳下城墙去。
城外,英军的炮火猛烈进攻着。
英军在炮火的掩护下,蜂拥登上城墙。
……
【英军在金山附近未遇抵抗,先后登陆。】
【其第一旅登陆后直扑阳彭山。齐慎等人对英军早存畏惧之心,见英军来攻,“遂下舆换马先奔,众兵大溃,弥山遍谷,向丹阳大路而走。”英军顺利扫清外围清军,镇江城遂成一座孤城。】
【与驻守城外的齐慎的怯懦相反,海龄率领的镇江城内一千六百名八旗兵的顽强抵抗】
【当英军第二旅于镇江城东北登陆后,遭到守军的炮击,但清军的炮火很快就被英军的舰炮打哑了。】
【英军随即用云梯攻城,清兵又与之展开激战。】
【直至城北的城墙被英军炮火轰塌一大段,手持大刀长矛的青州兵仍利用各种有利地形抵抗。】
【进攻西门的英军第一旅最初受阻,只得转攻南门。而配合陆军驶入运河的英海军小船在西门一带遭城墙上的清军火炮、抬炮的轰击,损失惨重,狼狈退出,于是便再次组织由三百名水手组成的船队强行突入,用炸药轰开西门。】
【守城清军随即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最后,西门守军全军覆没,西门被英军攻破。】
……
大明·永乐时期
“英勇,悲壮。”
朱棣依然讨厌这帮子鞑子。
但这不影响他欣赏八旗兵对于英夷入侵时的英勇抵抗。
面对武器装备和兵力配备占据绝对优势的英夷。
守城官兵舍生忘死,与敌人血战到底。
“他们也在守护这片土地……”
……
【随后,英军又开始猛攻西城门,用炸药炸开后,向城区推进。】
【海龄“亲冒矢石”,“点兵上城”,并“令城中居民置水瓮砖石”,准备与英军在城中决一死战。】
【在镇江保卫战中,骁勇善战的青州兵一直是全军的“军锋”。】
【据时人记载:“夷人登城,……时城中以青州兵为军锋,奋勇向前,枪炮竞,夷人堕梯者纷纷,乃略无退阻,攀堞者愈众,旗兵怖而走,青州兵众寡不敌,死者十七八,城遂破也。”】
【六月十六(7月23日)夜,英军已从城北、城西、城南三个方向攻入城内。】
【城内火光不息,枪声不断,喊杀声震天。】
【海龄率部与英军血战两日,最终守军全部覆灭,海龄自焚殉国,家小全部殉难。】
……
{镇江之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也是最具血性的一战。}
{参加侵略战争的英国军官在《英军在华作战末期记事》一文中也不得不承认,“满兵作了一次最顽强的抵抗,他们寸土必争,因此,每一个城角和炮眼都是短兵相接而攻陷的”}
{“不论是汉兵或满兵都表现得非常勇敢,很令我们钦佩……从他们的行动可以看出,虽然打到最后一个人,也还是不肯屈服”}
{恩格斯也曾在一篇文章中高度赞扬了镇江守军,他说:“如果英军在各地都遭到(镇江)同样的抵抗,他们就绝对到不了南京。”}
{之前总以为只有关天培,三元里人民英勇抗英,但整个第一次鸦片战争,有那么多蒙满汉清军与英军作战而全部壮烈牺牲!}
{怕英军的只是皇帝跟其统治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