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些庆幸并不是x粒子方面的,然而,带给他的震惊,却更大了。
萧易竟然现了高温导机制?
他怎么做到的?
于是他立马就往下面看了起来。
就这样,越看,他的目光也越是震惊。
“电子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之间,竟然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他使用的这个数学方法……”
“这……不可思议,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他对于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也丝毫不少,而关于电子密度波和自旋密度波,他当然也十分了解。
但绕是如此,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能够从数学角度上,找到这两个东西之间的耦合关系!
就更不用说,从全世界凝聚态物理的实验中,也从来没有人现过这种耦合模式的存在。
可以说,整个学术界都处于一种灯下黑的状态。
然而,现在萧易,竟然单单靠数学的方法,就找出来了。
“他到底是怎么想到的?”
乔治·帕里西百思不得其解。
将论文往回翻,重新看了一遍萧易的整个推导过程。
而越看,他的心中也越是为之感到折服。
“果然不管看多少次萧易的数学推导,总是能够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啊。”
最后,他深深感慨一声。
这就是天才,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叹服的十九岁菲尔兹奖得主。
从他的数学之中,任何人都只能从中看出他那匪夷所思的思维方式,至于学习这种思维方式……
就完全不可能了。
感慨完了之后,帕里西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了萧易的这个结论上面。
严格,或者是华丽的推导过程,对于物理学来说从来都不是重点,结论才是。
所以像是《物理评论快报》这种1etter形式的期刊能够成为物理领域的顶级期刊,因为物理学家们只要将结论上去就行,只要结论能够和实验相一致就足够了,过程什么的并不重要。
就像是一个人,如果突然得到了系统,系统告诉了他万有理论,能够统一四大基本力的那种,然后将这个结论表出去,只要对得上实验,对于物理学来说就够了。
“所以按照结论中说的,通过实验测量出电子密度波的相关数据,然后代入进这个模型中进行计算的话,就能够得到自旋密度波的相关信息。”
“同理,带入自旋密度波,也就可以得到电子密度波的数据。”
这是一种对这个模型最简单的验证方式。
想到这里,乔治·帕里西立马就打了个电话。
“鲁米特,给我准备一下材料实验室,我需要做个实验。”
“另外,你把乔巴纳他们也喊上,这个实验要做的比较多。”
安排学生们去准备实验室,而帕里西也先将论文给打印了出来,然后便向实验室走去。
自从去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罗马第一大学中,乔治·帕里西的名气就算是最大的人之一了,所以他的实验室也很快就安排好。
实验开始。
虽然他是一名理论物理学家,不过乔治·帕里西对于实验自然也是熟悉的,没有真的一点实验都不懂的物理学家,毕竟物理上的理论终究是需要到实验中去验证的。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竟然如此的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