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待进口海外影片这件事上,有人夸夸其谈,有人对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不屑一顾,也有人觉得要警惕这些电影。
但是李艺书听着这些人的言论,觉得他们还是太乐观、太保守了一点。
来燕京这段时间,李艺书很明显的感觉到了电影市场萎靡。昨天是星期日,长安街上的一家电影院,真可谓是门庭罗雀。
搁在前几年李艺书在北电上学那会儿,别说是周日了,就算是工作日,那也是从早到晚都有人进出影院。
这年头谈恋爱唯一的好去处,就只有电影院,因为里面黑不溜秋的,能干点羞羞。
后来《功夫》里面,冯大炮演的鳄鱼帮老大,飙出一句“我做什么生意都不做电影院,星期天一个人都没有”,实际上就是调侃这几年电影院没人进去看电影,导致国企院线不得不大规模进行民营化改革。
今年的电影市场还算好的,等到明年Vcd跟盗版光碟的兴起,那就更惨不忍睹了。
普通观众几乎没人花十几二十块买电影票,那些谈恋爱期间想干羞羞事的小情侣们,也不乐意往电影院跑了,因为他们有了更好的去处,那就是歌舞厅、夜总会等娱乐场所。
归根到底还是电影票价太高所导致的,根据调查,去年1992年的人均月工资22o多块钱,电影票价大概是平均5块钱左右。
而从今年1993年初电影取消统筹统销开始,电影票价一路高升,从几块钱飙升到了十几块,自然是断绝了一批人进电影院。
花几块钱是消遣,花十几块是肉疼。
其次电影同质化的太严重了,各大制片厂生产的剧情片,观众们更乐意买港片光碟回家看,而不是走进电影院。
等引进了美国大片,观影热潮被带动,主要也是因为题材新颖,充斥着大爆炸、高科技、香艳等感官刺激大场面。
《泰坦尼克号》能取得3。6亿人民币的票房,大场面是次要,主要是因为影片一刀未剪,“肉丝”的香艳场面,极大的刺激了观众走进电影院。
当初《3d肉》要是能在内地上映,估计比《泰囧》还要更早破1o亿。现在没人进电影院,是市场大势所趋,李艺书也不可能违背整个市场,这也是为啥他要跟琼瑶合作,准备把内地的电影公司往影视剧制作方面转型的根本原因。
“李导对明年的进口海外电影有什么想法?”
张一谋看着四周围乱糟糟的一片,忍不住好奇地看向身边的李艺书,他是目前国内导演走向国际电影市场的第一人,单部影片就取得全球4亿美元的票房,对标内地、港台的这一众导演,毫不夸张的讲,可以用碾压来形容。
李艺书想了想,吐出两个字:“鲶鱼。”
“鲶鱼?”张一谋微微一怔,这怎么跟鲶鱼牵扯上了?
“准确的说是鲶鱼效应!”
李艺书点点头,“这个词来源于挪威,他们那边的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大部分沙丁鱼在运输途中都会缺氧死亡。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海外电影,准确说的说是美国大片,就是这条放进了沙丁鱼群中的鲶鱼!”
闻言,张一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同时下意识的看向了周围一帮导演们。
李艺书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只见周围坐着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导演,当然也不乏一些三四十岁的中年导演。
但真正能跨时代走过千禧年的,目前来看就只有张一谋跟陈恺哥,其他的导演大概率都会被大浪淘沙掉。
而这恰恰也是鲶鱼效应所带来的成效,将一些没有能力继续在市场经济下生存的“沙丁鱼”给淘汰,让那些有活力的新鲜鱼类能够活着回到“渔港”。
事实上,相关部门多少也是有这个意思的,只不过他们低估了美国大片的影响力跟娱乐能力,李艺书记得很清楚,往后的几年,基本是好莱坞大片横行的时代。
第一部进口电影《亡命天涯》就取得了当年的票房冠军,之后就是大家熟悉的“终结者施瓦辛格”的《真实的谎言》,《狮子王》《玩具总动员》《勇闯夺命岛》《碟中谍1》……
一直到统治国内电影票房记录长达11年之久的《泰坦尼克号》。
从明年开始,到千禧年这七八年的时间,美国大片肯定会以横扫之势、占据国内票房大头的。
根本原因是因为国产大片很难回本,这也导致大家都偏爱低成本影片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