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孰优孰劣,展路线不同,但是这俩词在娱乐圈是绝对不等同的。
具体在四旦双冰之前,内地电视圈其实也没有细分青衣花旦,因为青衣和花旦是戏剧圈用来区分角色的,在电视圈说一個演员只是大花旦,即是说对方演不了青衣,这难免有些过于伤人,毕竟不能让人面子上过不去。
而在四旦双冰之后,为什么有了区分,这个锅是范兵兵的。
当年,赵微凭借一部还珠格格横空出世火遍东南亚,让当时快要濒临颓势的纸业圈,重新焕生机,把赵微从出生到考入北影,再到接演还珠格格的所有事,扒了个底朝天,分别写成小长篇,没日没夜的印刷出版。
那个时代还流行着贴纸,以及喜欢把明星印在各种生活用品上,继而导致文具用品上贴着赵微,锅碗瓢盆上也是赵微,总之随处晃一眼都是赵微,大爷大妈聊的是赵微,六七岁小孩子说的还是赵微。
把关于赵微芝麻绿豆大点的小事,都轮番报道完之后,媒体界突然灵机一动的现,有三位冒头的新人,可以和赵微放在一起大写特写。
一位是演了“我的父亲母亲”,又进组“卧虎藏龙”的章梓怡。
一位是演了热播剧“大明宫词”,又在“像雾像雨又像风”里表现突出的周汛。
一位是演了大火剧“将爱情进行到底”,被称为国民初恋的徐婧蕾。
于是乎立马动笔开写,表之后引全民热议,由此才有了内地的第一代“四小花旦”。
所以,能被称为小花,至少要有一部热播,或者拿奖的作品。
就比如田熹薇通过一部热播的可爱,立马成为炙手可热的新晋小花。
而在被称为小花时,小花只是对有潜力,且被看好,综合实力还冒尖的新人统称,并不是区分青衣花旦。
开始有了区分,是四旦双冰的说法出现,因为在这个时候,四旦已经不能被称为小花,她们不仅在电视圈领军,在电影圈也领军,然而在当时,有大部分观众对范兵兵不认可,不太认可她是青衣。
原因也很简单,范兵兵是内地的炒作鼻祖,走黑红路线的第一人,让很多人不胜其烦,这也让范兵兵的口碑,在当时差到堪称原地自爆。
更因为在范兵兵之前,能有四旦双冰这般资历的人,都是实力过硬,不存在要靠炒作维持热度。
虽然不承认范兵兵是青衣,但大众认可了范兵兵的大花资历,因为当时的四旦太过于的强悍,四个人各霸一方。
章梓怡是精品导演国际路线,赵微是影视歌三栖亲民路线,周汛是心情好镜头一条过就是戏好路线,徐婧蕾是很努力营业路线,几乎是把能出头的路都堵死了,范兵兵走黑路线有着情非得已的成分在。在范兵兵大肆炒作期间,之前一直走爱岗敬业路线的李兵兵,也开始炒作了一波,这即是当年看得人叹为观止的“双冰之争”。
当年的那个时候,粉丝们都是看客,明星们全是自己下场互撕,在四旦双冰里,主要是指章梓怡、李兵兵、范兵兵这三位,周汛、赵微、徐婧蕾都比较佛,后三位应战时,用的招数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在那几年里,吃瓜吃得粉丝们忙都忙不过来,也时常混淆谁才是友军,反正骂爽了就完事了。
再加上范兵兵并没有放弃演员的本分,大众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的算了,没曾想好家伙,后续来了个范兵兵的升级版,一门心思全在炒作上,为了流量不要演技的想进步——aka杨宓!
因此,自从杨宓之后,大众对花旦的定义是演技马马虎虎,虽有好几部大热的作品,但撑不起青衣,没有拿得出手的正剧为代表作,年过三十还是只能演演偶像剧之类的。
严格意义的青衣是指演技过硬,撑得起青衣,或有好几部正剧为代表作,或有业界认可的奖项在手。
再有就是广义上的,有一张端正大气的青衣脸。
可能因为四旦双冰的走位太过于前无来者,基本都是直接空降出场的占位,还是刚一占位就从小花飞升大花,并且同时在电影圈也能站稳脚跟,造成好些人对青衣花旦的概念模糊。
用一句话简单的形容四旦双冰,即是虽然都有极其明显的偏科,但在最拿手的领域,近乎都是技能满点。
虽然现今的内地电视圈区分青衣和花
旦,但电影圈不分,电影圈只有角色,以及脸也是适合角色的一部分,当脸撑不起角色,才会需要用气场、气质等多方面来弥补。
比如赵微的脸就是青衣脸,周汛的脸是花旦脸,章梓怡是混合了青衣脸和花旦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