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那些穷困潦倒之人才会使用木简。
毕竟木简制作起来更方便,但并没有竹简好用。
望着眼前的木简,荀虞的眸子先是有些疑惑,而后想到了一段曾经的往事,瞳孔紧缩成一点。
他指了指桌子上的木简,而后看向张良,表情疑惑,激动,还有些感叹。
“这,这是我当年投给许卿的。。。。。。。”
荀虞说话结结巴巴,明显情绪有些失控。
说到这木简,却是荀虞至今难忘的一件旧事。
荀虞早年家贫,但聪明好学,跟着一些朋友读文断字,倒也有些才能。
年轻人,哪个不是一腔抱负,想要一展才华,成为万众瞩目的主角。
荀虞当年也是。
他十数岁时,和朋友游历过炎国周边的几个国家。
在炎国西南方向,有个小国,名曰昌。
昌国国土百里,人口二十万。
荀虞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说是学业,其实也仅仅是跟着先生学了更多文字,能读得懂古籍。
不过在这个时代,能识文断字就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
有了本事,荀虞自然也想要一展抱负。
他就当时昌国的情况写了份谏言书。
这份谏言书虽然只有三千字,却耗费了荀虞半年的心血。
荀虞找朋友投了昌国的许伯侯,本来满心期待自己的才华能得到许伯侯的赏识。
但。。。。。。
等到的不是赏识,反而是一顿惨烈的教训。
许伯侯以荀虞谏言书中说昌国朝廷仁义不施,百姓麻木的情况进行了强烈批评。
认为荀虞妖言惑众,收了国外的钱,前来昌国造谣生事。
但念在他年轻,且自古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只是将他驱赶出昌国,且永不得再次踏足昌国。
这件事成了荀虞早年最难忘的经历。
他后来才想明白。
谎言不伤人,但真相,尤其是揭露真相的人,往往是高层权贵最无法忍受的人。
此事之后,彻底打消了荀虞混迹官场的心思。
他返回炎国后,混迹夏都。
不久后,在夏都结识杨家父女,也就有了后来酒肆掌柜的荀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