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 第380章 你的办公室有香水味(第1页)

第380章 你的办公室有香水味(第1页)

卢兆全是高度的近视,听钟毅说让邓牧为说说怎么办,就往上推了推眼镜,眼神里既有羞涩,也有期待。

邓牧为和钟毅的手上刚刚剥花生,都是一手的泥。邓牧为抠了抠手上的泥,又拍了拍手,知道这个时候钟书记作为地委书记,是不好表态的,这个时候,自己作为副书记,肯定是要站在书记的前面。

邓牧为看着卢兆全道:老卢啊,你在政研室干了这么多年,逢年过节从来没有和领导走动过,是咱们干部里的榜样,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这才是党员干部该有的样子嘛。这次来给钟书记给我送花生,这礼我们收下了,为了家里人,我和钟书记都很理解,钟书记和我们都不是无情无义的人。你老卢当了一辈子老实人,我看能照顾当照顾。但是老卢啊,照顾是有限度的,违反大原则的事,别说是谁的妹夫,就是我邓牧为本人违反了原则当抓则抓啊。你刚才啊也讲了,造成苏联局面的混乱,干部队伍的腐败和特权阶级的腐化是重要原因。

钟毅听了之后,也是极为认同,点了点头,把手顺势一抬就道:这个,这个嘉明同志身为政法委的书记,纵容家族里的子弟欺压乡邻,横行乡里,县委调他去史志办,也是挽救他嘛。

卢兆全忙道:是是是,这个去哪里都无所谓,家里人的意思是,看能不能给他留一口饭吃。

钟毅听闻之后,点了点头道:牧为啊,这样,你给红旗打个电话吧,只要不是违反多大的原则,这个嘉明同志的处理,可以酌情考虑照顾嘛。啊,老卢啊,我们两个只是给县委提建议,必竟从组织的角度来讲,我们要支持县委的工作嘛。

邓牧为点了点头道:这件事我马上落实。

卢兆全心里极为清楚,只要是邓牧为这个电话一打,田嘉明的饭碗也就是保住了。说了些感激的话之后,就要起身告辞。

钟毅道:走什么走,牧为听说你来,已经安排思君在家里做了饭,思君的手艺可很是不错,要不是要帮着晓阳同志带孩子,我都建议让地委大院的食堂,把思君同志请过来掌勺。

卢兆全也住在县委大院里,和邓牧为除了是上下级关系之外,还算得上是邻居,平日里大家都不陌生,看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也就只有跟着一起去了邓牧为在地委大院的家里。

而在县里,田嘉明毕竟是县委政法委的主持工作的副书记,一是出于对田嘉明面子上的照顾,二也是给史志办的同志鼓鼓劲,县委专门安排了组织部的常务副部长姜艳红将田嘉明送到了史志办报道。

郑红旗上午又去调研了环高路的事,自从上次在现场批评了人,整个工作的进度比之前是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路基方面,一个县级党政领导抓一个乡镇,力度比之前大了很多。

围着环高路基本走了一圈,按照行程安排,中午的午饭就在秀水乡解决。

秀水乡的书记田苗,乡长王震宇都是年轻干部,王震宇还和友福、晓阳、剑锋是一起提拔,同期参加培训的党校同学。

县委书记在乡镇食堂吃饭,这是县里流传下来的规矩。红旗书记上卫生间,田苗作为乡书记,就带着红旗书记朝卫生间走。我趁着时间,就拉着乡长王震宇去了厨房。

王乡长,电话里可说清楚了,这个菜一定不要整多了,红旗书记有要求,谁铺张浪费就处理谁。

朝阳主任,咱们专门找了大桌子,桌子大就显得菜少了。红旗书记第一次到我们秀水来,秀水就是再穷,也得是八个盘子八个大碗,咱就不说招待县委书记,就是农村如今办个红白喜事,也是这个标准。

听到八个盘子八个大碗,加起来就是十六个菜。我马上严肃地道:王乡长,书记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在接待上不能搞变通啊。实不相瞒,今天早上一早,红旗书记还在布置公款大吃大喝的事。县里的文件马上就要下来了。菜的数量必须减。

王震宇面有难色道:朝阳主任,这减倒不是不行,可是这事得田书记点头啊。我这个乡长,不敢这样安排。

正说着,就看到红旗书记在田苗书记的陪同下走了过来,俩人有说有笑,看来是环高路的进展顺利,红旗书记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我看着王震宇道:王乡长,听我的,菜减半,留着你们晚上吃。田书记要问,就说我安排的。说完我就走进了厨房道:这个菜不要做了,人不多,减半就够吃了。

王震宇点了点头,笑着道:李大主任,去吃饭,去吃饭,这里交给我,我来安排……

郑红旗走到了餐厅门口,突然想到了秀水的田苗姓田,这个田嘉明也姓田,心里就暗暗地想,这两个难道是一家的人。

郑红旗没有进门,而是往外走了几步,淡淡地道:田苗同志啊,县委政法委,啊不,现在应该是史志办了,这个史志办的田嘉明同志和你是本家?

田苗自然知道,因为田嘉明的事,自己接到了县里不少电话,身为乡书记,在得知田嘉明去史志办之后,也已是判断出了田嘉明是彻底把红旗书记得罪了。忙回应道:红旗书记啊,我这个可不敢高攀啊,嘉明同志的田家是在秀水大集上的田家,我的老家虽然也在秀水,但我是秀水田庄的,这一笔啊,可真就写出了两个田字。我和田嘉明同志,是一点关系也没有。

郑红旗笑了笑,怎么没有关系,你们还是一姓的爷们嘛。现在不是一家,八百年前不还是一家?

田苗道:书记,您真是一句话就说到了点子上,两村的村碑上,都写得很清楚,明朝洪武年间,我们都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老鸹窝迁徙来的,是如假包换的老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