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清初三官抚定三省
只是清军主力的休整,并不是代表清军完全停滞下来,不再进军了,只是进军的方式有所不同。
多尔衮采纳大臣范文程的意见,使用投降的汉官为招抚使,先把北方三省之地稳固下来再说。
多尔衮于是命令投降的勋贵吴惟华为山西招讨使,仅仅是让他带着上百名亲兵和几十名文官就上路了;
令投降的明国大臣兵部侍郎王鳌永为山东总督,招抚山东和登莱两地的文武官员,给与王鳌永的支持就更加简单了,两百份盖章的空白任命文书;
令投降的原锦衣卫都督骆养性为天津巡抚,主要安抚北直隶以北各地,招抚流民,稳定生产。
吴惟华的哥哥吴惟英是大明的恭顺伯,此时已经病死,大明亡了,吴惟华实际上没有继承恭顺伯的可能性了,索性投靠清国,希望能够借助于清国的势力而建功立业;
王鳌永原来为郧阳巡抚调到中央的,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他的问题就是觉得崇祯皇帝就是被李自成给害死的,对于李自成占据下的山东怀有深深的仇恨心理,主动请缨想要回到山东老家,消灭李自成的势力;
骆养性则是顺来投顺,清来投清,只要给口吃的,给谁当狗不是狗?
因为三人后来的功绩非常大,很多人就将功劳算在了“慧眼识英才”的多尔衮的身上,说是多尔衮能够伯乐辨别千里马。
其实真实的原因是,多尔衮认为这三个人都是最为无用之人,正好清军主力在休整中,就让他们去试试看。
如果成功,那就是意外之喜;
如果失败,无非损失了几条无足轻重的狗,对于大清国没有任何影响。
可是三人带给整个大清国的惊喜,陆续传到了京城。
首先是吴惟华,吴惟华利用自己在军中的亲朋故旧,首先联系上了降将姜镶和王钺,写信给二人,歪曲清军的入侵为替君父崇祯皇帝报仇,现在清军已经掌握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崇祯之子复辟在即,要他们俩悬崖勒马,早做准备。
如果两人不从,他将会亲自率领五十万大军西征,直接威胁姜镶和王钺。
实际上吴惟华此时连50名骑兵都很难凑齐,毕竟一些跟着的亲兵只能算是吴惟华的仆人。
但是吴惟华的说辞,抓住了姜镶和王钺的痛点,完全就打动了姜镶和王钺两人,两人经过商议之后,将“清军五十万大军即将西征”的消息报告给了顺军在宣大的统帅张天琳,以商量军事应对措施的借口邀请张天琳来到大同城。
张天琳不疑有他,带着中军张黑脸和亲兵五百人,就来到了大同城,刚刚进瓮城,就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原本热闹的瓮城竟然没有一个人,但是转眼之间,瓮城的城墙上就战马了手持弓箭的射手。
王钺在城墙上也不搭话,直接下令万箭齐发,便将张天琳和张黑脸以及他们带领的五百亲兵全部射死。
姜镶则是带着亲兵径直前往阳和城,直接冲进了柯天相的军营之中,将措手不及的柯天相当场斩杀,然后降服了柯天相的人马。
随后姜镶再调遣部下将张天琳和张黑脸的部下缴械,和王钺一起彻底控制了宣大地面。然后立刻写信告知吴惟华。
吴惟华高兴之余,作为投机分子的他,选择了冒险前进,原明最后一任柳沟总兵李刚之前投降了大顺,后来姜镶和王钺斩杀张天琳的消息传来,李刚进退失据,选择带领所部六千人马,向吴惟华投降。
吴惟华大喜之下,表奏李刚为山西巡抚标营总兵官,但是由于缺少粮饷银,只得挑选了三千精锐,把其他人马全部放归地方,任命了地方官员。
即使如此仍然是缺衣少食,关键时刻,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们,站了出来,筹措了大量的钱粮肉类支援北京城和正在进军的吴惟华。
吴惟华大喜过望,当即以李刚为护卫,向前方进军,然后轻易招降了姜镶、王钺和唐通三将,只是再往南进军太原时,大顺太原守将陈永福却不愿意投降,按照李自成的吩咐,采取坚壁清野的措施。
吴惟华政治能力突出,但是没有多少军事能力,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只得把情况向上汇报。
多尔衮对于吴惟华的成果已经非常满意,指示暂且先巩固现有地盘,回头将会抽调精兵猛将来山西主持军事,让吴惟华到时候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
山西这边暂时消停,北直隶方面则是没有太多好说的,因为骆养性的工作,对于老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好事,将土地分给无地的农民耕种,人心迅速安定下来。
清军没有出兵一兵一卒,就获得了整个北直隶的土地。
只是后来清廷自己作妖,将北直隶的土地和人民划归旗人,推行圈地、投充和逃人法,老百姓被逼的实在没办法,才选择了起兵反抗,这是后话,到时候会再提。
再说说山东方面,李自成的败退的消息迅速传到了山东,山东地面上的士绅们顿时兴奋起来,纷纷开始反攻倒算,对于淄川本地人王鳌永,有着先天性的亲近感,纷纷向王鳌永投降,王鳌永同样是不费一兵一卒,就为清廷获得了山东大部分领土。
原大明登莱巡抚曾化龙按照“上峰”的指示,选择向南溃逃,然后将登莱拱手让给了王鳌永。
王鳌永向上级请求增派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人员,多尔衮便将武官出身的方大猷和陈锦分别委派为山东巡抚和登莱巡抚。
与王鳌永的单枪匹马不同,方大猷和陈锦都是有自己的嫡系兵力的,方大猷是带着投降总兵张汝行,所部有兵马三千人;陈锦则是率领汉军正蓝旗一个整编牛录外加降将左光先所部上任。
只是有个疑问,清军可以向山东进军,为何明军没有趁机收复山东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