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帝国军队高层之中,徐进原本只是个普通人,但他如今已成长为帝国警卫部队的重要军官,向皇帝陛下表达了自己坚定的忠诚。
对于军人而言,军功是他们最为向往的事物,唯有战争才能迅速累积军功,助其步步高升。
身为大秦帝国部队中最年轻且普通的军官,徐进并不知晓许多战友和上级其实拥有红警系背景,能够随时提升等级。然而,他对军功的渴望比常人更为炽热。
年仅二十四五岁的他,已经坐上了上校旅长的位置。如果没有战争,预计他在三十岁前能晋升为大校,到了四十岁则有望成为准将,未来或许还能更进一步。
因此,渴望晋升的徐进期盼战争,渴望军功。只有通过战争赢得军功,并在战场取得胜利,他才能更快地迈向更高的地位,甚至在三十五岁前晋升为准将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
此时,张峰忽然起身,望着徐进,劝诫道:“徐旅长,请保持冷静!我们的任务是围剿毒贩武装集团,不应与其他国家产生冲突。”
徐进抬起头,瞥了一眼张峰,语气冷淡地回应:“我知道你的善意,但大秦帝国与龙国不同,我们是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周围充斥着对我们心怀恶意的势力和国家。如果我们在他国欺辱我们时不予以反击,可能会引来更多的敌人。这个世界,终究是个强者为尊的世界。”
张峰听闻此言,不禁愣住,看着徐进坚定的目光,明白再多的劝说也无法改变他的想法。他来自倡导和平的龙国,倾向于在谈判桌上解决问题,尽量避免边境冲突。
于是,张峰出于本能,提出应尽力避免冲突加剧,最好寻求和平解决的建议。这是出自大国国民高素质的本能反应,但在经常处于战争状态的地区和国家看来,这种态度往往被视为软弱的表现。
龙国秉持“和气生财”、“以德服人”的原则,在非必要情况下,不会轻易开启战端。然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个世界大部分地方遵循弱肉强食、强者为尊的规则。一旦表现出软弱,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攻击。因此,当他人挑衅时,最好的应对方式便是给予有力的回击。
这也是为何许多地区时常爆发枪战和武装冲突的原因——没有人愿意示弱,一切都在战场上见分晓。
大秦帝国的情况正是如此。它与龙国那种要么克制、要么痛打对方的做法截然不同。大秦帝国四面楚歌,一旦对某个敌人的边境挑衅采取克制忍让的态度,很可能引发其他国家的挑衅,届时便会陷入多方围困的困境。
因此,大秦帝国绝无退让的空间!
张峰很快理解了这一点,无奈地叹了口气,表示他会向上级汇报,并希望双方能够在和平的基础上展开对话。
龙国一贯主张和平发展,遇到冲突矛盾,倾向于通过谈判桌上的协商来解决,也不愿看到秦国与其他国家开战,因为这将影响到龙国在东南亚半岛的利益。维持现状才是最佳选择。
回到秦国为其安排的住所后,张峰立即把情况通报给了国内。他心中有种预感,觉得秦国此次恐怕不会轻易罢手。
留在指挥中心的秦国人中,许家仁开口问道:“这次边境冲突,我们是不是算利用了他们?”
这次事件虽不能说是自导自演,但却明显带有敌意。秦国首先以两国共同围剿毒贩的名义邀请龙国参与,随后对挝国境内的毒贩武装集团实施军事打击,从而激化边境冲突。一旦战争爆发,作为挝国军事盟友的南越国会向大秦帝国宣战,接着高棉王国也会加入战局。
由于袭击的是已被挝国政府收编的毒贩武装集团,严厉打击毒品的龙国自然不会支持挝国,同样也不会支持秦国发动战争。但这已经足够了,秦国的目的就是要确保龙国不会援助南越三国。
一旦战争爆发,作为秦国周边唯一的军事强国,只要稳住龙国,大秦便能同时对抗多个国家,实现新的战略扩张目标。
“怎么能说是利用呢?”徐进点燃一支香烟,反驳道,“围剿毒贩是事实,与皮塞集团和勐拉军残部的武装冲突也是真实的。对付毒贩武装集团,单凭挝国收留、包庇毒贩武装这一条理由,就足以在战争爆发时让南越国拒绝支援。”
和平时期,龙国与挝国、南越国、高棉王国之间有许多经济往来和援助项目,例如从龙国滇省通往挝国首都的铁路线,以及在南越国投资建设的众多工厂,还有大量的贸易交流。
一旦战争爆发,这些援助项目和资金、物资都将被这三个国家转化为军用物资,用于与秦国的战争。
因此,秦国策划了这场行动,目的就在于迫使龙国中断对南越三国的援助。失去了龙国的支持,南越三国的战争潜力将大大削弱,而大秦帝国有信心在短期内结束战争,一举吞并南越三国。
“好了,那我先去忙了。”许家仁说着,转身离去。随着战争临近,景东将成为前线的物资转运站,大量物资将汇聚于此,再由他负责向前线部队输送。作为副市长的许家仁此刻的工作无疑将变得异常繁重,但如果做得好,也将为他的政治生涯添上一笔政绩。
待许家仁和其他人离开后,徐进缓步走向墙边,凝视着地图上标注的东南亚半岛,目光紧紧锁定在挝国和南越国的首府,眼中闪烁着对战争的渴望。
对于像徐进这样普通的军官而言,战争同样是他们晋升的阶梯。这种渴望军功的情绪正在全军范围内蔓延开来,整个帝国军队仿佛一台高速运转的战争机器,正蓄势待发,只等皇帝一声令下,百万大军如同钢铁洪流般席卷而来,让东南三国领略到大秦帝国的强大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