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以杨作新混血美男子的容貌,和他老人家也夸赞为“陕北才子”的资质,足以成为将军或是文胆的候选人。
然而江弦没把杨作新写成个高帅富。
他就是一个小文人,渴望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如大部分小文人一样。
这位小文人几乎没有创造出任何辉煌的业绩,甚至他的内心也从来没有构建起宏伟的志愿蓝图,在壮年就匆匆谢幕,草草地结束了生命,死得凄然,掩埋的茫然。
杨作新的故事结束了,芦苇紧接着往后看,因为杨作新只是这篇小说的一部分,只是匈奴们遗留蛛丝马迹的一小块。
看到杨岸乡要被送到保育院去,芦苇激动起来了。
他们对保育院当然不陌生,那儿被老百姓戏称为“贵族学校”,甭管是电影《马背上的摇篮》还是电视剧《悬崖百合》,都出色地描写过那个学校。
[
(上卷完)]
“。”
芦苇把烟头往地上一丢。
“瓜皮!”
这感觉太难受了。
芦苇看的正来劲,正处于一个为杨作新意难平,对杨岸乡充满期盼的阶段。
咔嚓。
就这么一下子断了。
“这什么时候才能看见下卷么!”
他骂骂咧咧的把这册期刊拍到桌子上。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光是看这篇小说,或者说光是看这篇小说的下卷,就看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芦苇又点上一支烟。
他现在正处于刚看完一部小说之后空虚和失落的阶段。
“妈的,怎么会写的这么好?”
芦苇实在是纳闷,他记得江弦分明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
怎么写陕西这片土地,写这块“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贫瘠土壤。
写的比他这个在陕西长大的人还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里那句话写的真好:
“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呀!”
人家生活几个月,就写这么一篇小说。
他生活了几十年,还憋不住一篇西部题材剧本。
(芦苇,《霸王别姬》编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