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的友谊当场变质。
几位老同志摩拳擦掌,合着我们搁这儿放松,你还在卷?
莫伸忍不住笑笑,“玩儿吧,还写啥游记啊,谁能写的过江弦啊。”
几位男同志哄笑起来。
江弦也轻笑几声,没去解释,举着相机咔嚓咔嚓一顿拍。
岸边,几位女学员在海里玩的那叫一个欢,莺莺燕燕,头在水里泡的湿答答的,身上窣窣地往下掉沙子,只穿布料很少的泳衣。
男同志们的笑声戛然而止。
就这么静默许久,不知是谁先咳嗽一声,随后咳嗽声此起彼伏。
张学锋说的好啊:看吧不好意思,不看吧其实挺想看的,这不是难为人么?
好在这份尴尬很快就被化解。
蒋子龙抬手一指堤岸,“那不是大冯么?!”
江弦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人高马大的冯骥才,领着一个比他低了许多,看着像是他妹妹的女人在堤岸散步。
文讲所认识大冯的学员不少,都朝他招手喊叫。
他很快过来,面带欣喜的打了个招呼,又介绍了下身边那位,原来不是他的妹妹,是他的妻子顾同昭。
不得不说,他夫人顾同昭和大冯长得确实很有夫妻相。
“江弦,你那本《米》我看了,我还想给你写信来着,你怎么写出来的?”冯骥才缩着身子,眉飞色舞的说着,极具代表性的大眼珠子都快飞出来了。
“握着笔,动着脑子,写出来的,还能怎么写出来。”他笑着回答。
冯骥才在文坛也是一颗新星,很受诸位学员们的尊敬。
王安忆也极想和这位“津门急才”搭个腔,说句话。
这会儿见到江弦和他言谈举止,仿佛熟悉多年的老友,就羡慕不已,暗叹一声。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总是能和优秀的人扎堆儿。
夜晚,趁着这难得的清闲,江弦在招待所的房间里,握笔写起了稿子。
这还是一部长篇小说,字数颇多,光誊抄就够他抄一段儿时间的。
写起来和写《米》的时候完全俩滋味儿,有轻松有沉重,欢乐有苦涩。
江弦一个成年人,写着写着,都酸了眼眶,忍不住为孩童们的友谊感动落泪。
惹得和他住一块儿的蒋子龙都咂舌惊叹,“这是怎么?还把自己给写哭了?”
“难免的代入其中。”江弦轻笑一声。
蒋子龙来了兴趣,“能拜读一下么?”
江弦也不介意,把手上的稿子递给他。
他没写多少字,蒋子龙花了不到十分钟便悉数读完,放下稿子,眸底闪烁着感动的光,唏嘘不已。
“要不是亲眼看你写出来,我真要怀疑这是不是你写的东西,怎么能把小时候的事儿都写的这么好?”
江弦一脸平静的解释,“也是今天大家在一块儿玩,让我又回忆起了小时候的那份纯洁友谊,这趟北戴河,我可真是来着了。”
蒋子龙又把视线汇聚在这篇稿子上,再读一遍,仍觉喜爱不已。
“5o年代,写这个年代的,都是些反思文学小说,恐怕没人会像你一样写儿童文学。
算起来,我倒是和你写的这个主角差不多岁数,那会儿我也不大,早晨五、六点就要背着粪篓子,起床到大街上捡狗粪,还薅草、拾柴火、拾麦穗、焖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