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夫人掌握一些鲜为人知的消息,能否说说机械师埃洛有何特殊之处?他的研究方向让人偶复活吗?”
伊薇特夫人放下报纸,“悬赏金不必分我了。此前,艾伦所写的文章闹出了风波,也是因为剧团的人偶演出宣传先把您捆绑了进去。
对此,我于心有愧,今天能给您提供些消息,是尽我之力表达歉意。不过,有关J·埃洛,我所知也不多。这事,说来话长。”
伊薇特夫人想了想怎么长话短说,“这样说吧,您研究了人偶的发展历史,知道机械耶稣吗?”
珀尔点头,通过一番对人偶发展的研究,能发现它存在于欧洲的历史悠久。
机械上帝,在15世纪、16世纪时期流行一时。①
比如肯特郡的博克斯利修道院,机械耶稣像能够在十字架上弯腰摆手、点头转眼珠,甚至抿唇、微笑、蹙眉。
有机械上帝,也就有对应的机械恶魔,它们被教会关押着。
一些前来祈福与赎罪的人,有时会被牢笼中狰狞嘶吼的魔物所吓到,而在米兰的斯福尔扎城堡能看到一二。
机械圣物或邪物一度遍及欧洲。
教堂里更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机械钟、管风琴等等,那些都有着精妙机械结构。
伊薇特夫人:“天主教是那些机械器物的大本营,在中世纪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能看到大量自动装置。曾经机械上帝摆满各地教堂,被认为是信徒与神性之间的亲近纽带。尽管器物是人制造的,但也说明教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圣物是机械的,却也非常圣神。
随着宗教改革,理念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化。部分人开始认为将宗教形象机械化,是一种亵渎神明的做法,模糊了人与神的界限。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站队,让大批机械圣像被摧毁。”
这是人偶发展的历史背景。
类人或动物机械被制作出来,从来不是被当做无生命特征的死物,它们从一开始就被赋予特殊意义。
“机械制造一直与哲学思考相关。著名的笛卡尔曾经提出身体与灵魂二元论,那也与当时的主流教义背道而驰。
我无意讲述那种哲学观念的是非对错,就取其中一点,笛卡尔认为灵魂不朽。
因为与主流观点不符合,让他的一些事迹注定只能成为传闻,而无法如实被史书记载。
其中有一则传言,笛卡尔制作过一只少女人偶,是要纪念不幸在五岁时早逝的女儿。
后来引人猜想,那不是单纯的物件纪念,而是在突破神与人的界限。
既然笛卡尔认为灵魂不朽,就算女儿身体死了,是否可以通过另一种人造人的方式让其复活?”
伊薇特夫人抛出了这个问题,“兰茨先生,您看到了,历史上人偶制作的立足点从来就不简单。
很多时候,越是精密的人偶,它的制作理念就越与玩具、死物无关。恰恰相反,寄托着某种信仰与狂-->>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