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保卫组的手里,相信那些人已经收到答案了。
有的时候,机关里的工作并不需要等到出了结果才算是结果。
就像岗位公开竞聘,你不会天真地认为竞聘上岗的都是走流程上去的吧?
别闹了,岗位还没有呢,人就已经先定下来了。
就算你抢到了手,你也干不长。
李学武心里想着这件事,嘴里则是将参加营城造船厂开始铺设第一艘万吨级货船龙骨的仪式汇报给了李怀德。
主要还讲了这艘货船的设计和建造情况,以及后续的技术科研等问题。
万吨级货船,此前营城船舶有制造的能力,但没有相关的技术。
也就是说,船坞有,机械有,但没有技术。
技术的一部分是从江南造船厂学来的,还请了不少技术工人过来。
技术的另一部分则来源于圣塔雅集团,其提供了不少先进的造船设备、专业的设计和施工力量。
还是较为传统的散货货船,万吨级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并不算新鲜了。
只是红星厂给营城船舶以及船舶设计研究所提出的要求是集装箱货船。
也就是说,这边给圣塔雅集团建造着散货万吨级货船,研究所在跟进过程中,还要积累经验,研究设计集装箱货船。
现在世界航运市场上已经出现了集装箱货船,津门港码头上就有。
相关的技术人员已经过去看现场了,红星厂与京城铁路合作了一个集装箱制造厂的项目,目的就是要改变运输市场的结构和形式。
较为明显的,集装箱运输比散货运输效率呈现碾压的状态。
所以目前为圣塔雅集团提供的散装货船并不在红星厂未来的建设项目当中。
那么,李学武这一次去营城,目的仅仅是参加龙骨铺设仪式吗?
并不是这样的,小鬼咂已经完成了两项贸易中的一个。
飞行器生产线改造工程进行到了收尾阶段,即将开始拆卸工程。
陆续的,生产线装备将会从十二月底开始起运,一直到明年的三月份才能完全运输完成。
但比较早的,红星厂委派的另一支考察队伍却早早地回来了。
-----------------
“我只看到了集装箱,具体的安装和调试还要一段时间。”
李学武轻声解释道:“随队回来的工程师介绍,完整度相当高。”
“在那边,他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操控,如何维修,包括技术原理。”
“咱们能仿造吗?”
李怀德目光灼灼地看着李学武问道:“哪怕是一两年也行啊。”
“恐怕有点困难,这不是技术性难题,而是工业整体的环境。”
李学武解释道:“但可以预见的,数控加工中心运回来了,奉城一机厂的数控车床项目可以加快了。”
“嗯,嗯,我明白了。”
李怀德这个人的缺点很明显,优点同样明显。
他从来不会在自己不了解的领域横加干涉,胡乱指挥。
李学武虽然是管安全,管贸易的,但对于这个项目的了解,绝对是比他多的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既然李学武已经强调了,这项技术吃透还需要一段时间,他只能理解。
再一个,李学武当初给他讲的也不是仿造数控加工中心,而是数控机床。
目前红星厂在更新迭代,从人员到制度,从机构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