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厂放弃使用地下水资源,就等于给城市居民,给其他单位让了位置。
这多出来的一部分钱,就需要上面给予支持。
当然,老李也知道,上面对环保并不是很看好,没可能给出更多的预算。
但是,该哭还得哭。
既然改变不了李学武的要求,那只能他豁得出去了。
哭的也不是白哭,要不来钱还要不来名吗?
第一个提出生态工业,第一个提出保护环境,第一个提出让水于民的企业。
李学武在疯狂地砸钱,老李在疯狂地借着他砸的钱要名,给自己立人设。
京城工业环保第一人!
有没有用?
生态工业区还没有建设完成,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轧钢厂也没搬走。
但是!老李在上面领导的心目中,已经留下了一个会动脑筋,有长远目光,更有管理能力的印象了。
这印象千金难买啊,还是普遍印象。
这个项目有没有用,李学武说至少三年,甚至是五年以后再看。
京城是缺水的,不然也没有后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了。
京城是要发展的,不然也不会把工业都迁走了。
你知道的,迁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但你不知道的是,迁走的时间是最后期限。
什么意思?
就是到了不得不走的时候了!
那发现问题,并且意识到城市与工业发展矛盾,是什么时候呢?
更早,比迁走重工业和污染工业时间更早,超乎你的想象。
所以,李学武当初劝动老李干这件事的时候,没先讲生态工业区有多好,而是讲这么做能给老李带来什么直接影响。
当环境问题被发现,当上面意识到环境与工业的问题时,就是老李收获之时。
环境问题越尖锐,越能衬托老李变更红星厂发展方向的英明和果决。
挪走重工业,发展轻工业,配套科研、教育和人文等等。
未来的城市规划都要参照红星厂的发展思路,老李又怎么可能拒绝这一荣耀呢。
所以,红星厂从上到下,都学习过科学发展观,只是没有到具体事上,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
这一次李学武算是给他们上了一课,开了开眼。
他在讲生态化工程的时候强调,红星厂既要满足当前的生产需要,又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生存环境为代价去谋求发展。
建设小型火力发电站是孤立的吗?
当然不是,整体规划董文学是问过李学武的意见,并且拿到红星厂管委会上讨论过的。
以钢城炼钢厂为核心组建的工业区周边没有大河,只有他们转看的一条小河沟。
但钢城不缺水资源,河流资源也是很丰富的,小河沟也能养出大龙。
炼钢、轧钢、重工业群、发电等等,耗电又耗水,这里的水资源再利用系统较京城的工业区没有那么的精细。
,!
但是,关于废水发电、治理灌溉、造景等等,也是被写在了生产基地规划方案中的。
发电站项目,是李学武给红星厂在京城和钢城两地工业区插上的翅膀。
大鹏展翅随风起,小燕附在大鹏身下借借力,也能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