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这片子才短短几分钟,讲了多少件历史大事件。
按小江的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叫信息量庞大!”
一听这话,之前还在整理新剧情、灌输新思想的古铮铮,忽的一愣:
“江山最近去哪了?”
“……”下一秒,胡啸也愣住了:“那小子目前在……燕京!”
……
浦江电影制片厂,《南昌起义》剧组。
导演汤晓丹,终于把电话打到了央视周也明的办公室里。
“是周台长吗?你的电话可真不好打呀。”
“您是?”
“我这边是浦江电影制片厂,”汤晓丹道:
“我们最近正在筹拍一部描写《南昌起义》的电影。
就在刚刚,我正巧看见了你们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
我感觉它的视角和站位非常有看头,想向你们打听一下,
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你们参照的是哪份资料?”
别说是站位,就连《南昌起义》中的具体参与者,汤导当初都查阅了很多资料。
在很多历史记载中,只提到了一个总参与名单。
并没有细说“三枪为信”的那一刻,到底有哪几位同志在场。
要说别人可能不在意,可他却正在创作一部记载历史重要时刻的电影。
周也明一听对方这话,立马深信这真是遇到同行了。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镜头。
尤其是红色镜头,可都是要经过审核的。
当时确定分镜头时,周也明和王扶林,也专门就此事询问过江山。
“在咱们国家博物馆里,收藏了三幅分别名为《南昌起义》、《八一起义》的油画,”
周也明就喜欢江山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
“我们的编剧,就是参照了那上面的具体站位。
据我们了解,这三幅作品都已经经过了相关人员的一再对比确认。”
“是吗,”汤晓丹对着电话点了点头:“感谢周台长的介绍,我马上就派人去确认一下。”
这下好了,一部央视的纪录片,省了自己多少事。
“原来还可以通过油画来参考历史,”汤晓丹又学会了一招:
“那个谁,等下回再播放纪录片时,记得看一下编剧的姓名!”
……
对面那边刚挂上电话,周也明的办公室里又响起了电话铃声。
整整一个下午,央视的多部电话一直都在响个不停。
机关单位、兄弟单位……最积极的还得数人民群众。
在看完了央视的“国庆献礼片”后,四面八方的观众,纷纷激动的或提笔写信、或拿起电话。
一部视角独特、编排新颖的高燃纪录片。
正像一枚星星之火般,在这个伤痕文化遍野的中华大地,再次点燃了所有中华儿女的热血与希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