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相熟的首领们都已经故去。
现在的部族首领,也不可能听他一个陌生人的提议。
他拿出土豆和番薯,和当地人交换。
对方也只把这两种粮食,当作普通的根茎蔬菜一般对待,兴趣不大。
三苗部落区域水稻产量高,种植面积广,又经常与周面的氏族贸易,百姓很富足,吃穿不愁。
启河继续北上前往,炎黄部落的都城平阳。
他要来见自己的学生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此时的尧可是了不起的。
尧在继位三十年来,利用从启河那里学到的一些知识和理念,用于治理国家上。
他先是建立了政府体制,按各种政务任命官员,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分居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名为“四岳”。
尧照搬了启河的历法,教导百姓使用太阳历,用年季月天计时,还弄了个简易版的二十四节气用于农耕。
他勤俭听谏,重视农业,四处体察民情,访纳贤能,算是一个口碑极好的明君。
启河这一路行来,走走停停,有时候觉得某地风景宜人,就会停下来歇歇,种下一批土豆和番薯,等成熟了再带着新的收获离开。
这样有两个好处。
一个,不会因为时间久,空气潮湿,土豆和番薯的块茎,发芽霉烂损失掉。
另一个,这种外来的品种,还需要在新的土壤里不断适应,驯化。
启河还在少数地方发现了小麦田,虽然面积都不大,但是明显尧是把自己曾经带来的小麦,开始推广开了。
小麦的产量高于黍粟,而且制成的面食别有一番风味,很受百姓们的喜爱。
但是,小麦种植比较麻烦,松土除草,浇水排涝,比其他农作物难伺候些。
对这些刚刚脱离刀耕火种的百姓来说,难度实在是大了点。
启河来到平阳,想见尧,可人不在,去东方领地巡察去了。
他只好留下一些土豆和番薯样品,希望本地官员能够重视吧。
启河还发现尧很重视军队。
据说他出行四方,都会带一支强大的军队随行。那些有异心的部落,会被打到臣服为止。
这个尧做的还不错,知道一手镰刀,一手长矛。
离开平阳,一路向西,启河的小队伍走走停停,跨越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天山山脉,顺着伊犁河回到了西部的启城。
喜欢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长生不死:我是历史一根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