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将这一门用于实验的92师步兵炮带走了。王振华开始思考李云龙的话,并且下定决心发展迫击炮。
第一个任务就是确认口径,王振华没有去问其他人现有迫击炮的口径。因为现在迫击炮的口径五花八门。
东北奉天兵工厂产的80毫米迫击炮,美国使用的81毫米迫击炮,南京金陵兵工厂产的82毫米迫击炮,太原兵工厂产的83毫米迫击炮。开还是孔径相近的,还有大量60、70、109、120、150毫米左右的迫击炮。像是太原兵工厂就还有75毫米和150毫米迫击炮。
最可气的是,即使口径相同,炮弹也不通用。这导致八路军后勤压力激增,所以王振华要首先要选择几个口径。
王振华仅仅略做思考,就知道了选择。其实根本不用自己选,因为历史已经给了选择。以上口径的迫击炮八路军都是使用后,最后解放军保留的是60毫米、82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那这些型号就一定有可取之处。
在抛弃使用高端材料,例如:复合材料、钛合金等,那么适合八路军的迫击炮型号也没有多少了。
思来想后,王振华在自己的笔记本里写上:63式60毫米迫击炮、67式82毫米迫击炮和64式120毫米迫击炮这三个名字后,再次集合自己的技术团队。
会议室里,王振华开口说:
“同志们,现在咱们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是工艺组,主要负责新产品的生产。目前的工作就是负责92式步兵炮的量产工作。
二组继续高研发。根据我与前线部队作战指挥人员的沟通,咱们的队伍目前缺少迫击炮。所以接下来咱们主要精力就是生产迫击炮。”
王振华说完,就开始有人对兵工厂中的人员进行分工。主要还是根据研发92式步兵炮时的分工走。
工艺组的人员确定,王振华嘱咐道:
“当前92式步兵炮是咱们兵工厂生产的唯一攻坚武器,更是八路军第一款量产的火炮。所以这款武器最开始一定要狠抓质量,不允许有任何瑕疵。产量可以慢慢往上爬。”
工艺组的人员离开,更换了地点办公。王振华给研发组的同志拿出自己的草图:
“同志们,咱们时间紧、任务重,要同时研发三款迫击炮。分别是60毫米、82毫米和120毫米。同时也要研发相应孔径的迫击炮炮弹,你们手中的就是这三款迫击炮的草图。
你们也看见了,大概的外形和材料已经选好了。你们就是负责将草图变成现实,将每一个零件都绘制出来。”
张技术员笑着回答道:
“这些关键参数都已经标注出来了,我们绘制图纸就没有难度。又有研发92式步兵炮的经验,厂长你要相信我们,一定能顺利完成工作。”
王振华点点头:
“我还是信任你们的能力,但这样的锻炼机会很难得,大家都不要错过,这都是宝贵的经验。”
李技术员好奇的问:
“王厂长,你们出国留学就是学习这些吗?是不是就是跟着导师画图?”
王振华会议一下说:
“大学和社会还是不一样。大学凡事都要问一个为什么?例如:炮管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使用无缝钢管,为什么不能使用锻造的钢管。或者这个支架,应该使用多少材料锻造。如何才能将支架建造的又轻便又坚固。这些都要通过科学的实验和严谨的计算。要有事实和理论的支撑。
但是工作后就不一样了,大家主要就是看结果。至于这中间的过程,没有人关心。在我上大学那会,毕业论文就是造一支枪。从选材到设计,都要有理论支持。最后还要按照图纸制造出来一支。
研究生还不一样,那个时候就是负责将导师的想法变成现实。主要培养的就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虽然没有念到博士,但是我知道博士主要是培养创新的能力。
所以我现在就是在培养你们将我的想法落地,你们也要自己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用来武装自己。”
王振华说的这些虽然不能让他们有什么实质的提高,但都是经验之谈。接下来几天王振华就开始两头跑,一面指导92式步兵炮的量产,一面指导迫击炮的设计。
迫击炮设计完成的时候,92式步兵炮已经开始量产了。
王振华依然最看重质量,军工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92式步兵炮成功量产后,立刻开始迫击炮的试生产。不仅要生产炮,炮弹也要同步生产。
由于王振华前期的汇报,副总参谋长带了几个专业的炮兵来到了兵工厂。
王振华赶紧带人去迎接,一边走王振华一边汇报:
“副总参谋长,您来的正好。我们兵工厂不仅已经成功量产了92式步兵炮,最近又有三款迫击炮刚刚完成试生产。这是我听取了李云龙的意见,才带领大家研制的适合咱们八路军使用的武器。”
副总参谋长听了王振华的汇报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