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疆域广大,四周遍布高句丽,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各种势力,于是朝廷为了保障边境稳定,才在边防重地设立了节度使,这个初衷是管理当地的军务并防止各种叛乱。”
李世民沉声说道,而青龙点头,说正是如此。
“但事情讽刺就讽刺在,此次起兵造反的正是节度使。”
李世民说到这儿的时候,那简直就是愁到要捏眉心:“李隆基那个败家玩意!给安禄山那么大的权力,不知道还以为安禄山是他亲儿子……”
但再想到李隆基对自己亲生儿子是个什么情况,李世民就更愁了:“不,这是直接当祖宗来信重着,毕竟儿子都一口气被他杀死了三个。”
“他李隆基给这安禄山如此之大的权力,自然就是养虎为患,让安禄山不满足做北三镇的土皇帝,还想做天子,于是才密谋作乱。”
“连杨国忠都一直在提醒李隆基提防安禄山,结果这个狗东西居然还不纳。随后朝中消息还被外传,直接传到安禄山那里去,反倒是更加激起了安禄山的反意……”
天幕之外,听到太宗皇帝居然提起自己,杨国忠简直就是受宠若惊。
这一个平行世界是他的妹妹还不曾被那昏庸太上皇给看上,尚且还是寿王妃,于是杨国忠虽然不能做那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国舅和宰相,但至少还是不缺荣华富贵的。
现在美美的看太宗皇帝力挽狂澜,却听见自己被提起,而且还不是什么奸相骂名,简直不要太惊喜!
——呜呜呜果然还是太宗皇帝您更懂我!
·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自范阳起兵,不久夺取洛阳,兵锋直逼长安,李隆基迅速西逃,河北各地军报告急……”
本来节度使开始只有军事权,后来权力慢慢在皇帝的纵容和忽视下扩大,不但可以上马管军,还可以下马管民,形成的军政合一的局面。
而节度使所辖境地,也渐渐成为了独立王国,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这其中,尤以粟特人安禄山势力最为雄厚。
“安禄山发迹于幽州,一番钻营后,才深得李隆基赏识,官拜平卢、范阳(幽州)和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手握重兵,权势涛天。”
青龙一直待在李隆基身边,自然对此很是清楚。
“李隆基连给太子都不愿意给这么大的权力,却愿意给安禄山这样大的权力,当真是匪夷所思。”
汉朝,汉武帝刘彻表示不理解。
若是真的要将权力下放,那不如下放给太子和每一个有才能的儿子手上,再加上神仙提倡女子也可顶半边天,那下方给有能力的公主也行。
可这怎么能给自己都不了解的臣子手上?而且还是一给就给这么多?
李隆基是觉得自己项上人头有搬家的意愿吗?!
·
其实李世民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此时的大唐王朝开国百余年久无战事,承平日久,朝廷控制的军队早已不是当年的虎狼之师。
反倒是久在边陲的藩镇军队,日常边境平乱,还保持了凶悍的作风。
当初河北全境都在安禄山统辖范围内,叛军所经过的州县望风瓦解,地方官或开门迎叛,或弃城逃跑,或被叛军擒杀,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
而大唐腹地长安洛阳一带却是兵力空虚,当时调集边境军队时间上来不及。
唐玄宗李隆基不得已,在长安、洛阳征集老百姓参军,同时以汉人封常清,高句丽人高仙芝为帅,意图阻敌于洛阳。
但新兵遇上老兵,战败就是必然的事情。
安禄山起兵一月刚过,洛阳失守,封常清,高仙芝大败而归,退守潼关,获罪被斩。
而后是曾经“夜带刀”威震吐蕃的名将哥舒翰,奉旨镇守潼关,阻挡叛军。
名将就是名将,哥舒翰尽管当时已经身患有疾(轻度中风),仍然稳稳的守住了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