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吴县境内水系复杂,有碍道路,且自太湖决堤之后,多处乡镇的桥梁都被冲毁,至今也没有重建,以致百姓来往生活不便,愈发困苦。故与顾泰相商之后,谢不为和萧照临便决定为这些乡镇重修桥梁。不过,在正式出资之前,谢不为和萧照临提出要先亲自去当地看一看,而顾泰倒也没有反对,还命顾庄与他们一道前去。谢不为知晓,顾泰此举,是明着让顾庄监视他们。但他也并不在意,因为就这些日子来,他对顾庄的了解,以顾庄的头脑、城府,莫说监视他们,反而还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助益。就譬如现在,他们三人来到了吴县辖下周镇的一处酒楼中,等候当地官员及负责采买建材的商人到来。而在此期间,顾庄则一门心思与谢不为攀谈,甚至已经到了有问必答的程度。谢不为先是与顾庄漫聊吴郡风月,再多询城中名士逸事,等顾庄彻底放松下来后,他眼波一转,状似不经意地提及。“听说这周镇距太湖不远,所以当时受灾也最为严重,就是不知,明明这太湖长堤乃朝廷督建,怎么竟不比寻常河堤来得坚靠。”顾庄此时已有些微醺,闻言也未多想,便随口接道:“你是不知,正是因这太湖长堤乃朝廷督建,所以里头的门道可就多得很,桩桩件件堆起来,面上是好看了,可里头却什么也不是,不过几场暴雨,就现了原形。”谢不为执杯的手指略动,暗暗与萧照临对视一眼,再佯装惊奇,“我们世代行商,素来也有这般不与外人知的‘门道’,但不知,朝廷之中竟也有如此多”话至此,便似讳言,转又故意压低了声,便显得十分谨慎,但偏又做足了好奇的模样,一双清亮的眸子瞬了瞬,唇侧笑涡微显。“那顾公子可知道,这太湖长堤里的门道,是哪位大人主持的?”顾庄看着谢不为眸中微光,一时竟有些晃神,等反应过来后,却也不觉得这是什么不可说的内情,笑了一声便道:“现在朝中都已知晓,此乃汝南袁氏的‘本事’。”萧照临的面色瞬即沉了下去。而谢不为心头一跳,但神色不改,又继续问道:“此事我倒也略有耳闻,只是难免有些诧异,毕竟汝南袁氏乃士族之首,竟也瞧得上这点微末的油水。”语顿,他敛袖为顾庄斟了一杯酒,以两指推至了顾庄面前,再更是故意低声道:“莫不是旁人所作,而让汝南袁氏担了责?”顾庄咧着嘴端起了酒杯,一口饮尽之后,摆了摆手,“非也,你别看那汝南袁氏是为后族,高居庙堂,贵不可言,但私下里,与我们也没什么不同,这件事,若无他们袁氏的意思,谁又敢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动手脚?”他见谢不为一时没有表态,以为谢不为是不信他,便又急道:“他们才不是什么清风朗月之族,反而行事霸道,有袁氏在的地方,谁敢干涉?就像这次修建太湖长堤,明明是在我们吴郡境内,却不许我们几家插手,好处便都让他们得去了。”他说着说着倒真生了几分愤慨之意,随即冷哼一声,意态轻蔑,“我看啊,倒也是天意如此。”谢不为忙于案下按住了萧照临紧攥着的手,眉目之间也闪过了一丝忧虑。观顾庄说话时的态度,其所言应当不是诳语,而顾庄也不知他二人的身份,便更没有在他们面前抹黑汝南袁氏的动机。难道说,汝南袁氏当真并不清白?谢不为掠了萧照临一眼,果见萧照临面色黑沉,若不是别有顾虑,只怕方才就要治了顾庄的罪。念及此,他再暗暗握紧了萧照临的手,并趁着顾庄吩咐侍从再呈酒来的时候,贴着萧照临的耳畔,快速低语了一句,“他不过片面之词,不足为信。”萧照临这才稍稍收敛了神色,只是其一双黑眸之中,仍沉沉如有凝冰。后又换盏了几轮,周镇的长官及采买的商人才行色匆匆地赶来。一见顾庄,便齐齐伏身请罪,道是来得太迟,让顾庄久等。他们这次择定周镇,也不过是半日之间的主意。而亲自到访周镇,更非常例,等周镇长官及商人接到消息,他们也已经到了周镇,故,所谓“久等”,其实是在情理之中的。但,这周镇长官及商人却表现得犹如犯了大不敬之罪,对待顾庄甚是恭敬且慎微。
倒也由此可知,顾氏在吴郡的确威名不小,即使顾庄并无官职在身,可那周镇长官,却如侍上峰。而顾庄也很是受用,有模有样地免罪之后,再对周镇长官及商人提及了此来的目的。周镇长官及商人闻后,又赶忙朝谢不为与萧照临略施了一礼,再道:“言公子与裴公子予周镇大恩,周镇百姓定会铭刻在心。”谢不为淡笑了笑,纠正道:“是樊大人的恩德。”周镇长官连忙改了口,“是是是,这一切皆为樊大人所赐。”谢不为点了点头,再看了那商人一眼,又道:“毕竟修建桥梁耗资甚巨,我们又是外行之人,其中详具,还望勿要有所隐瞒。”那商人也赶紧应道:“小人不敢。”谢不为便道:“我有一请,我与裴公子也为行商之人,不知可否与阿公一道了解一下此中采买一事?”那商人似有犹疑,看了看周镇长官,又看了看顾庄,迟迟没有作答。直到顾庄见谢不为眉头微动,便主动出言道:“有何见不得人的,既是言公子与裴公子出钱,那他们说什么,便该是什么。”这般,商人才躬身应了下来。之后,谢不为便当着顾庄的面,开始与周镇长官商议修建桥梁中的各种具体事宜。次日,谢不为与萧照临赴周镇集商之处,与那商人一道择选合适的供材商家。一般来说,若是官方主持基建,采买之人也定是官身,但民间基建,则是得了地方官员允许,便可自行采买。那商人名叫徐庆,与周镇长官关系匪浅,且为人十分谨慎。顾庄不在后,他便鲜少与谢不为言语,甚至显得有些怠慢,可谢不为直觉,此人并非是傲慢,而是似在提防着什么。也果真,在谢不为委婉提及,是否可以以次充好来节省银钱的时候,徐庆连忙退了几步,再垂首道:“我从未听闻过此事。”这句话后,便是一问三不知了。谢不为与萧照临都能察觉到,这徐庆越是如此谨慎,就越说明此中有什么猫腻。而谢不为也曾了解过,修建太湖长堤的建材,乃全为周边乡镇供给,周镇也在其中,若说这徐庆“从未听闻”,不免有些掩饰过了头。不过,徐庆不愿说,谢不为与萧照临也不好再多问,以免引起徐庆的警惕,从而暴露什么,便只表现得兴致缺缺,又故意互相“低语”道:“他既不知道,我们自己去问那些木商便是了。”语罢,谢不为便“拙劣”地寻了个借口,让徐庆在原地等候,再与萧照临两人依次而问。此地共有五家木商,在听到谢不为“以次充好”的要求后,竟无一例外,都表示了从未做过这种事。并还有人“苦心”劝诫谢不为与萧照临,道修建桥梁本是积福之事,不要因此损了功德。谢不为这才明白了,无论是谁在背后指示,这些太湖附近的供材商家一定都接到了要守口如瓶的消息。而这其实也在谢不为与萧照临的意料之中,毕竟他们如今身份普通,确实很难直接从这些商家口中得到什么有用的证据。就在他们准备先行返回,再思索其他办法的时候,忽然,却有一穿着稍显破旧的中年男子从一旁走了过来,并小心翼翼地喊住了他们。“不知二位贵人可是要买木材?”谢不为愣了一下,但很快便反应过来,笑着应道:“正是,我们准备在镇中修建一座木桥,可到现在都还未找到合适的。”那人点了点头,却也没有再多问,而是站在原地犹豫了一会儿,才继续开口道:“不瞒贵人,我本也是周镇的木商,但因一些变故再也经营不下去,便准备回家务农,可手上还积累了不少木材”这人话并未说尽,谢不为却清楚了这人的意思。且闻“变故”二字,又直觉这其中定有什么值得了解的事情,便也就主动道:“若是方便的话,劳驾领我们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