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这也就意味着,皇帝把徐允恭置于如此一个危险的境地,一定有刻意考验他的打算。
这种情况之下,徐允恭只要敢站出来,有承担这个责任的决心,那么皇帝所留的一些后手,便会瞬间成为这个年轻锦衣卫指挥使的助力。
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当下学生队伍的游行,虽然看上去闹得沸沸扬扬,但实际上手里没有一点权利,背后之人在不露面的情况之下,这样的游行队伍无疑是非常脆弱的。
当然学生们以及他们的煽动者也察觉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因此他们在第一时间就将孔圣人的牌位给请了出来。
妄图使用这样的颇为大胆的方式来给自己增添一点底气。
他们确实通过这种方式,将府衙的力量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制止住了。
但是当他们的对手切换成锦衣卫的时候,这种来自于圣人的庇护便会大打折扣。
府衙做事或许还需要一套堂而皇之的流程,并且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而锦衣卫这边根本没有这样的负担,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份审讯名单而已。
更何况单从卖相上来看,锦衣卫的绣春刀与飞鱼服再配上精心挑选出来的战马,其一露像别说是这一群手无寸铁的学生了,就是同样规模的蒙古军队也得胆寒一番。
与府衙派出的那群拎着魄刀的衙役相比,锦衣卫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气场上,都是全方面的碾压。
也因此当徐允恭提出他要亲自出去搞定这个事的时候,胡轲非但没有阻拦,反倒予以了支持。
那个时候从胡轲掌握到的情报来看,徐允恭如此选择几乎是必胜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翻车点。
然而随着天边的雨势逐渐减小,胡轲手里茶水的温度越来越低。
环境变得不那么嘈杂,放凉的茶水也使得胡轲的大脑逐渐恢复了冷静。
当剩余的气血再一次从身体里往大脑处汇集之后,胡轲猛然发现这件事情当中有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点。
那便是按照他对应天府衙的了解,他们纵使不能当着孔圣的面将学生打杀回去。
但也绝然不可能允许他们从贡院的方向,一路顺顺当当的前进到洪武门前。
要知道,距离大明上一次大规模的作战过去,还不到十年。
这就意味着现如今大明的各个衙门里面充斥着的都是以前上过战场,真正立下过战功的各级将士。
如果说应天府尹是一个彻头彻脑的文官,能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他资历老,关系硬,并且在以前调度辎重的方面确实立过大功。
他自己面对这样骤然发生的暴乱有些手足无措的话,那还尚可理解。
毕竟人力有时穷,终归是有自己不擅长的那一面。
然而应天府再怎么地也不可能只有府尹一个人长脑子了,这样一个人数庞大、机构臃肿的衙门,怎么可能在这种关键的时刻呈现出如此一幅草包的模样。
此时此刻这种情况都不能用不合理来形容,分明就是有人在背后刻意为之。
换句话说,面对当前这暴雨天的大混乱,应天府那边并不是不能为之,而是不愿为之。
甚至于当胡轲再一次把整件事情从头捋过一遍之后,发现应天府在这个过程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不是旁观者那般简单。
他们也是诸般犬牙交错的势力当中,有资格执棋的那一方。
想到这里胡轲的脑门上不由得流出了一行冷汗。
现在的情况已经十分明显,这分明是有人在挖了一个大坑,就等着自以为找到了问题解决方案的徐允恭,自己不顾一切的跳进这个大大的陷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