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又是一笑,说,“有些很粗浅的结果。”
张国庆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张博,张博受到鼓舞,大胆了些,说,“话题能否引起更多的反馈,和话题与大众思想的偏差有很大关系,偏差越大,效果越好。”
看着张国庆的目光,张博不好意思地说,“其他的结论,都还很模糊,需要有些案例支持。”
张国庆笑笑,说,“张博不错,理论和实证能结合。”
徐秀娟看两人这个话题结束,问道,“张老师,是不是有安排?”
张国庆心中一惊,感觉这个组长还真是敏感。“确实,但这是个完全崭新的题目,与小组之前的工作‘偏差’很大。”
他刻意强调“偏差”,倒是让张博会心一笑。
徐秀娟知道,这个“偏差”越大,越可能引起轰动,前一个调查报告就已经让他们小组在盐州有了不低的地位,如果再有一篇重量级报告,那她和他们小组,还会更上一层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她有些激动地说,“张老师放心,交给我们组,一定能完成好任务。”
张国庆还是没有说出谜底,继续说,“这个任务,需要出去调研一段时间,还需要不少计算。”
说到计算,徐秀娟有些心中没底,她的数学很一般,此时张博也回过味来,说,“这都没问题,我们不怕出差,不怕麻烦。”
张国庆满意地点点头,说,“这个课题是个推测性课题,目的是推测我们的经济生产何时会到一个顶峰,而后会有明显的下降。”
徐秀娟问,“随着机器的普及,生产能力不是会一直上升吗?”
张国庆顺手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又在圈里画了两个小人,说“如果只有两个人,就是你们两个,只需要考虑吃饭问题,你们每天制造粮食的能力都有提升,你们会不会一直提升呢?”
徐秀娟和张博都很聪明,很快就明白了张国庆的意思。
“他们不需要更多的粮食,到某个量,就不会生产了。”徐秀娟说。
“现实太复杂,除了粮食,还有服装,还有住房。”张博说。
“甚至还有报纸、还有老师。”徐秀娟笑着补充道。
“现实也不是两个人,这就复杂多了。”张博继续道。
“不管有多少种需求,有多少人,只要一直发展,总会到一个高点的。”徐秀娟补充道,“因为需求是有限的。”
徐秀娟和张博的讨论,让张国庆觉得他们的思维很敏捷,他们很快就理解了他的意思,他抬手打断了两人的讨论,说,“学校会介绍你们到统计局查阅资料,也会给你们到木器工会、盐业工会和商业工会的介绍信,你们分几个小组,尽快开始吧。”
“好,我们今天准备一下,明天就开始。”徐秀娟回答。
喜欢新科兰记事()新科兰记事。